第14版:健康

让人苦恼的小石头

  生活中,泌尿系结石的痛苦令患者苦不堪言。这小小的石头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大大的烦恼。如何自查、预防和治疗,本文为大家做一次科普。
  泌尿系结石是指发生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结石。(肾和输尿管的结石称为上尿路结石;膀胱和尿道的结石称为下尿路结石)。
  泌尿系结石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原因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日常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如何判断是否患上泌尿系结石
  疼痛:一般发生在活动后,亦可出现在安静或夜间睡眠时,疼痛往往从单侧腰部,逐步扩散到季肋部,并沿输尿管走形向膀胱,外阴及大腿内侧放射;
  血尿:疼痛时伴有血尿,以显微镜下血尿较为多见;
  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
  排石史:在疼痛和血尿发生时,尿液中可见混有沙粒和小结石排出;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
  泌尿系结石对人体的危害
  尿路结石会引起肾积水。肾脏不断地产生尿液,其尿液却因尿路梗阻无法排泄,尿液必然会聚集在肾内,肾实质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压,造成缺氧,有些组织逐渐萎缩变薄,造成肾积水损害;
  尿路结石梗阻引起少尿或无尿。由于少尿或无尿使体内产生的代谢物无法排出体外,这样就会引起肾功能不全,以及体内一系列代谢紊乱;
  尿路结石引起尿路感染;
  尿路结石引起尿毒症。如果是结石引起尿毒症,说明由于双侧肾脏或输尿管引起的梗阻,导致体内的代谢产物不能正常排泄,发生氮质潴留,而产生一系列全身综合症状。
  泌尿系结石的形成
  泌尿系结石病因复杂,简单讲,尿路结石是由于尿液中晶体和胶体形成的。在结石形成过程中一般先有个小核心,然后尿液中的晶体围绕这个小核心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通常认为与地理环境有关。热带地区天气炎热,出汗较多,造成尿液浓缩,使尿盐沉淀易形成结石。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人体内维生素D形成旺盛也是结石形成的原因。
  与职业有关。所从事职业的人员出汗多、饮水少、活动量小,容易形成结石。
  与饮食有关。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摄入可导致尿路结石。
  与原发性疾病有关。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高尿酸血症。
  与长期卧床有关。
  与服用药物有关。如,磺胺类、维生素D类药物。
  哪些人容易发生泌尿系结石
  久坐不动,喝水少及长时间习惯憋尿的人容易发生泌尿系结石,比如,办公室工作人员、外科医生、驾驶员、飞行员等。
  从事高温作业的工人结石病发病率很高,与高温作业出汗多,尿液减少和枸橼酸减少有关。比如,厨师等。
  从事有色金属(铅、铜)作业的人群发病率也高。接触金属机会多,极易造成肾小管基底膜的损伤,有利于结石晶体的沉积。
  此外,泌尿系结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发病高峰为25-40岁,男性多于女性,因女性体内产生的雌激素能够促进枸橼酸的形成,从而使尿液中钙被溶解,不容易产生结晶。但是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和雌激素减少,导致骨钙重吸收增加,引起高尿钙,以及尿液中枸橼酸排泄减少有关。
  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与预防
  可以保守治疗,比如,解痉、多饮水、中药排石等;可以体外冲击波碎石(小于2.5cm);可以钬激光碎石;可以经皮肾镜碎石;可以开放手术。
  预防泌尿系结石可以多活动,可散步、慢跑等。体力好的时候还可以原地跳跃,同样有利于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据发表在《美国肾脏病学会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每周慢跑1个小时或散步3个小时就能将人们患上肾结石的风险降低31%。
  某些原发病,比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腺瘤、腺癌或增生性变化等)会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诱发磷酸钙结石。这样就需要先治疗甲状旁腺患。尿路上的梗阻性因素,如肿瘤、前列腺增生以及尿道狭窄等会造成尿液蓄积。尿中的有机物沉积,就可能增大而变成非晶体的微结石。所以,治疗引起泌尿系结石的某些原发病对于预防结石复发也非常重要。
  慢性脱水和饮水量不足与结石高发有关。每天饮水量不低于2升为宜。可乐等饮料含有容易形成结石的草酸钙,长期饮用,会增加患结石病和其他疾病的几率。同时,应该注意饮水卫生,避免饮用含钙过高的水。
  注意膳食结构,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少吃糖;菠菜、青蒜、洋葱、笋类等草酸钙含量高的蔬菜,最好少吃或不吃;应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饮酒可增加尿中尿酸的水平,应当控制。

  太原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贺彦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25期

  • 第2023-12-22期

  • 第2023-12-21期

  • 第2023-12-20期

  • 第2023-12-19期

  • 第2023-12-18期

  • 第2023-12-15期

  • 第2023-12-14期

  • 第2023-12-13期

  • 第2023-12-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