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子夜

乡村办大席

  周末去农村参加一个生日宴会,竟然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举行的。院子的外面搭个简易的棚子当做厨房,架上一口大铁锅,厨师在蹿起来的火苗中上下颠锅翻炒,新鲜出炉的热菜顺势盛到铁盆里,再由等待已久的帮厨们均分到各个盘子中,然后赶着热乎气儿送上席面,供翘首已久的来客品尝。
  早些年,家乡农村有什么婚丧嫁娶的宴请,一般都是在家里办,把屋子里里外外收拾干净,在大堂里放上方形桌子,每张桌子再配四张板凳,一桌正好坐八个人。如果堂屋里不够,那就得把桌子摆在屋子外面,不管太阳多热、天气多冷,只要一道道菜上桌,大家都会吃得不亦乐乎,忘记身处何种环境。
  办席之初,最要紧的便是预约煮饭的大厨,要是遇到逢年过节或者良辰吉日的时候,大厨就特别抢手。大厨开出菜单,让主家去准备,如果是场面豪华点的“厚席”,就会列出比较讲究的食材;反之如果是经济实惠办酒席,大厨便会因地制宜地换成经济实惠的食材,当然也不会让主家显得过于寒酸。一般来说,好的大厨,既能保证食材充足,又不会造成食物的浪费。
  大席举办的前一天,大厨会让一些帮工先到主家,开始帮着杀鸡、宰鱼、炖肉,有时帮工不够,邻居们也会来帮忙。第二天正席时,大厨早早带着帮工上门,他们分工明确,大厨烹饪,帮工洗碗刷锅、备菜上菜,布置桌椅、张罗记账等一应事务,自然有邻里亲友的帮衬,体现着浓浓的邻里情。
  临近中午,亲戚朋友都已经到齐,坐等上菜。农村宴席是“三八席”,即八个菜、八个小碗、八个大碗,汤汤水水比较多,又称为“水席”。旧时条件有限,碗盘很少,上一道菜,就得撤下一批碗盘,迅速洗干净,然后接着装下一道菜。整个过程节奏紧凑,如行云流水一般。
  一道道菜陆续上桌,大家伙开心地吃着,大声地说笑着,气氛烘托到极致。一些小家伙们,带着搪瓷碗,站于桌子一角,我们戏称为“钓鱼”。他们一边吃一边往碗里装,这是准备带回家去的。主家不会有任何想法,毕竟乡俗如此,再者,小家伙们的父母也会提醒,意思一下即可,不能贪多。
  办大席,自然也少不了喝酒。吃席到中途,酒兴更浓,这时,喜爱热闹,喜爱喝酒的人,会默契地坐到同一张桌子上,于是,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忙完的主人家,也会在此时加入,同饮共乐。乡村人家,总是怕客人喝得不尽兴,于是不断劝、不断喝,终是要有人喝多。主人家高兴,认为喝醉了才是看得起自己,才是真正的热闹欢喜。
  热热闹闹地忙完了一天,临近傍晚送走宾客,主家还会略备薄酒,犒劳参与劳作的乡亲。主家这才能安心坐下来,吃几口菜、喝几口酒,缓解几天来的紧张和疲惫。而忙碌完的大厨,带着帮工收拾锅碗瓢盆,为下一场乡村大席做准备……
  如今,操办红白喜事大多选择酒店,已经很少能够看到这种乡村办大席的场面了。不过,这种能够承载美食文化的乡席,也是乡村人家之间的人情往来,更是一种民俗的传承,一直长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不能忘记。

□马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09期

  • 第2024-01-08期

  • 第2024-01-05期

  • 第2024-01-04期

  • 第2024-01-03期

  • 第2024-01-02期

  • 第2023-12-29期

  • 第2023-12-28期

  • 第2023-12-27期

  • 第2023-12-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