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李阿姨绝经10多年,从未得过妇科病,突然有一天,她发现重新开始来“月经”了,感到很奇怪,就立刻到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缩写EC)即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占首位。2018年全球新发病例约38万例。在中国,发病率为10.28/10万,死亡率为1.9/10万,是女性生殖系统第二大恶性肿瘤。近年来,EC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年轻化明显。据报道,70%的EC患者诊断时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如果及时就诊和治疗,大部分可获得良好的预后结局。
哪些人容易得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一般来说,有下面6类情况的女性患该病的风险较高:
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这类人相对于同龄未患病的女青年来说,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会高出4倍。
内膜癌三联征。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体重指数(即BMI:体重/身高的平方)>35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3.7倍;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异常者患病风险比正常人增加2.8倍;高血压者增高1.8倍。
遗传因素。约20%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这表明遗传因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中可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生活方式不良。如果女性存在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更容易导致内膜癌的发生。
长期服用雌激素。长期服用雌激素易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患病风险与使用雌激素的量、时间长短等因素密切相关。
月经来潮过早,如12岁之前;绝经年龄延迟,如在50岁以后月经才消失。这使得女性行经时间增加,增加了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
出现哪些症状需警惕子宫内膜癌
极早期的病人无明显症状,随着病程进展后出现下列症状,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阴道出血。90%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为各种阴道出血,如绝经后阴道出血、月经紊乱,尤其围绝经期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改变,因此,绝经一年以上再次出现阴道出血,千万不要以为是“返老回春”。
阴道排液。早期多为浆液性或浆液血性白带,晚期合并感染则为脓性或脓血性,有恶臭。
疼痛。多有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
全身症状。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发热、恶病质、全身衰竭等症状。
如何确诊是否得了子宫内膜癌
一般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确诊。
临床表现:当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绝经后出血等症状时,可能存在子宫内膜癌。
影像学检查: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了解整个子宫内膜的情况。若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增厚或血流异常,可能患有子宫内膜癌。
组织病理学检查:为确诊的金标准。在B超引导下进行诊断性刮宫,获得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除以上相对常见方法外,还有宫腔镜检查等。若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谨遵医嘱治疗,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怎样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癌
一旦发现确诊内膜癌,就应该尽早治疗,比如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中药辅助治疗等。早期可采取多种综合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术前可行放化疗,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可预防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早发现早治疗外,女性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预防,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宜选用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注意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重,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另外,一定要慎用雌激素类药物,如必须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最后想提醒大家的是,无论处于青春期、育龄期,还是绝经期的女性,需要特别重视以下两点:一是如果您属于内膜癌的高危人群,如患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或有家族遗传史,要密切关注妇科彩超等常规体检,警惕内膜癌发生。二是关注阴道出血情况,不论何种年龄段,如出现月经改变或非经期的异常阴道出血,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山西省中医院肿瘤一科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