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吗?
一个多年不联系的老同学,突然给我发来一条微信。
我说,在。
他开宗明义地找我借三千块钱,说资金周转有点困难,下周就还我。钱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他这一借就再也没还我。我后悔,为什么要说“在”呢?
在吗?
手机上又看到这样的话,我不敢答“在”了。
这是一个陌生人。我平时做培训行业,微信里加了许多并非朋友的朋友。但是我想,会不会是哪个同学,我忘了备注呢?
我装作没看见。
几天后,一个家长告诉我,介绍了一个家长给你,你怎么不回人家微信?跑别处报名去了。
我有点后悔。
在吗?
一看又是陌生人。犹豫了一下,我还是回答“在”,说不定是哪个要报名的家长呢。
对方立马“啪”地给我发来了一堆广告。还说,她有任务,就差一件就完成了,让我帮帮她。
这一次,我下定决心以后不能说“在了”。谁知道,你找我的是什么事情呢?
我在朋友圈签名栏里写下这样的话:有事直接说,凡是问我“在不在”,一律不回答。
可是,还是有人问:在吗?
我一看,是刚刚加我微信的陌生人,心想,说不定又是一个发广告的,我没理睬。
过了几天,我听到一个传言,在我对面一家也是搞培训的不做了,把几十个学生转给了我的一个竞争对手,还说我人“傲”,准备把学生转给我的,但是我没有搭理人家。
听了这话,我肠子都悔青了。于是,悄悄地把微信签名栏的话删了。
又一日,又有人问:在吗?
我一看,是我备注了名字的学生家长,便放心地回答:在。对方马上发来一个二维码,说是一个熟人,麻烦我加他一下。碍于家长的面子,我只好加了。
过了一会儿,这个家长又给我发来微信说,刚才是给小孩领一个礼物,商家拿他手机群发的,并让我不要加。
我哭笑不得,心想:下次到底是回答“在”还是“不在”呢?
□傅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