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自高耸的西北向低缓的东南流入渤海,它九曲连环孕育了华夏文明,也点染了怪石林立、岸壁水印、天人合一的黄河文化画卷。2020年10月,“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兴县段全线通车。俯瞰公路,像一条巨龙腾飞在群山之中,雄浑壮观,又似彩虹飞舞,斗折蛇行,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远方。这条公路把黄河沿线的自然奇观、红色遗址、绿色生态、富民产业串珠成链,路景一体的风格似王维笔下的辋川别业,美得令人心醉。
沿着黄河去旅行,享视觉盛宴。
兴县高家村镇张家湾就是这条公路上的一颗明珠,整个村庄坐南朝北,四周山峦被积雪覆盖,对面是晋陕大峡谷东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石城的核心地带——小玉梁。横贯东西的蔚汾河上冻了,冰封的河面宛如一面明镜,映照着蔚蓝的天空,宁静而壮美。冰层下的蔚汾水冒着“热气”汇入流经村庄的黄河,发出隆隆声响,悠然地奏出华夏之歌。
上初中的时候,沿黄河而居的同学总会邀请大家去做客,从赏枣花到吃西瓜再到摘红枣、看黄河、打出溜、滑冰车,几乎每个周末都有三五好友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拉煤车的间隙,满面烟尘出现在黄河面前,然后在黄河滩戏水、扔泥巴、“踩沼泽”——赤着脚在黄河岸边泥土湿润的地方,踩啊踩,松散的泥土变得柔软Q弹,在脚下晃来晃去,溢出的水轻抚着脚面,让人身心愉悦、全身放松,沉浸在天人合一的空灵境界。
张家湾自驾营就在当年“踩沼泽”的不远处,被千亩枣园环抱,营地内整齐有序的树林,花卉、草坪的规划园中,散落着瑞士风情的暗红色小木屋,在茫茫雪色中犹如绽放的梅花,整个营地似缓缓展开的水墨画,画中以“兴县著名十景”来命名的小屋更添诗意,不由得吟出“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单是这如诗如画的景致就让人驻足流连,更不必说星空下烧烤与啤酒碰撞,激荡出人间烟火;星光与霓虹灯闪烁呼应,幻化出北极炫色;音乐与大地共振,演绎出高亢而嘹亮的山西民歌。
夜色袭来,木屋内、帐篷里,品味着沿河的视觉盛宴,不远处的滔滔黄河唱着古老的曲调,旅游公路上上演着速度与激情的狂飙,是多么丰富而有趣的体验。
沿着黄河去旅行,品当地特色。
黄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张家湾千亩枣园就在这样的平原上,春天眼见得棵棵栆树生机勃发、抽芽展枝;夏天蜜蜂、蝴蝶闻香而来,争抢着枣花的清香;金秋时节,拉竿扛棍,携幼扶老,上演枣园劳动合奏曲,要是有幸参与其中,采摘体验独具魅力。
打枣、捡枣……流程过后,一颗颗圆润饱满,脆皮黄肉,咬一口能拉出糖丝的原生态黄河滩枣,经一番烟熏火燎,演变成通体发紫,晶莹剔透,韧劲十足,且散发着淡淡烟熏味的“乌枣”,也叫“紫晶枣”。因其口感好、补血益气、寓意吉祥,成为全国各地的热销农副产品。
近年来,因地制宜,张家湾又引进了被誉为“天上蟠桃宴,人间玉露香”的“中国梨王”玉露香梨,以其肉质细腻、甘美多汁、口感爽脆,尝一口齿颊留香而备受青睐,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供应水果。
沿着黄河去旅行,促良好村风。
张家湾有“铜笔杆子铁算盘”的美称,以耕读传家、工商富家,出类拔萃的人物不胜枚举。
张纲,兴县有记录的第一位软笔书法家。
张尊五,兴县十大名医之首,遵循八字诀:阴、阳、强、弱、表、里、虚、实,来对症下药,擅长疑难杂症,曾受邀远赴北京、天津等地出诊。
铁算盘王嘉瑜靠贩猪、羊,积攒了原始资本,后开设酒坊、豆腐坊、粉坊等,一跃为兴县富商。其孙辈创建了祥诞中学,缓解了兴县的教育压力,为兴县学子提供了更多择校机会。
沿着黄河去旅行,听红色故事。
站在县文物保护单位——晋绥分局留守处旧址的门口,两棵古槐盘根错节、共生相缠,不禁让人思绪飞扬。沿着留守处的小土坡继续向上,就是鲁迅艺术文学院晋西北分院旧址,三间被修葺一新的窑洞在银色世界中十分耀眼,踏雪而入,窑洞内的景致一览无余。
鲁迅艺术学院是在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七位同志倡议下创办的。1940年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1942年10月19日,鲁迅艺术文学院晋西北分院在张家湾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革命艺术干部和文艺工作者的学校。之后,并入延安大学,更名为鲁迅文艺学院,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前身之一。
1944年,张家湾作为转战陕北的驿站,设有临时飞机场,面对胡宗南率领的中央军对毛泽东和陕北军的步步紧逼,张家湾成为了阻敌西进、保卫延安的屏障。
张家湾是红色文化浓厚之地,有待开发的红色旅游资源为村庄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张家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兴县段上的一个集黄河游、红色游、乡村游为一体的村庄,厚重内敛、朴素美好。这里,是你来了就不想说再见的地方……
□孙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