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价值经济学》中译出版社 滕泰 张海冰 滕天逸著
农业的本质是利用动植物繁殖和生长规律来创造财富,工业的本质是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加工自然资源来创造财富,在这些物质经济领域,投入和产出总是一一对应的;而在研发创意产业、信息产业、文化娱乐产业、知识产业等非物质经济领域,有时候巨大的投入却只带来很少的产出,甚至产出为零——我们该如何把握信息态财富的价值创造、经济循环、经济周期规律?如何解开数字经济时代的财富密码呢?本书提出创新函数、软价值函数、叙事体验价值等原理,一步步解开这些信息态财富创造的秘密,而其背后,还有包括灵感概率、参与群体价值等新的发现。
销售产品,仍然是软价值经济的主要变现模式之一,只要存在一定的产品稀缺性,就可以采取销售产品或直接收费的变现方式。大多数信息产业的硬件,如智能手机、MR头显、游戏主机等都是用销售产品的方式来变现的。传统的文化娱乐产品,如电影、戏剧、音乐会等现场文娱表演,也是通过售票模式变现。具有一定稀缺性的App,例如天眼查等专业信息查询产品,大部分信息都是收费的,免费的部分只提供很少的服务,主要用来引流。
流量变现,是软价值经济最常用的变现模式。凡是拥有一定流量或引流能力强的平台、产品、内容、场景都可以采用流量变现模式。很多互联网门户网站通过免费提供内容的方式获得流量,然后通过广告进行流量变现。比如百度等公司通过免费提供搜索服务获得流量,然后通过出卖搜索位置或广告位置进行流量变现;微博和微信通过免费为使用者提供发布信息、交流信息来获得流量,再通过广告、移动支付等方式实现流量变现。
叙事体验变现一般有两种路径。第一种路径,叙事体验价值包含在产品的品牌价值中,通过品牌变现,如阳澄湖的大闸蟹、龙井村的茶叶、中国的丝绸、英国的威士忌,其品牌价值都有叙事体验带来的溢价因素。第二种路径,先用叙事创造流量,再通过流量来变现,比如大众点评网。
IP变现是软价值经济的高级变现模式。IP即知识产权,各种赛事、影视角色、动漫形象都可以通过授权给玩具、服装、文化用品等厂商,或授权开发相关的玩偶、模型、手办、手机壳等,收取授权费。目前,全球最知名的IP中,美国和日本的IP占比最高,中国的数字经济、文化娱乐等行业也高度重视IP化变现。
IP变现还用在技术、专利、软件算法等领域,通过采取转让、收取授权费的方式实现IP变现。
软价值经济中还有个人IP变现,通常需要内容创作者、专业人士先在数字平台积累流量,然后通过流量带货、品牌代言、演讲授课等方式进行商业变现。
数据变现是随着数字经济而兴起的变现模式。很多平台、App、小程序,在提供免费产品的同时,都要求客户授权其收集相关用户数据,再将脱敏处理的数据提供给第三方来变现。例如很多电商平台、地图或者导航服务软件、点评软件所积累的用户行为数据都是重要的商业资源。淘宝给商家提供了阿里指数、生意参谋、竞品分析神器、淘宝助手、数据魔方等数据分析工具,本质都是将平台产生的客户行为进行数据变现的商业模式。
服务化变现,是一种发轫于软件行业的变现模式。一些大型的商业软件本身需要很高的安装、部署和培训成本,对单个客户来说,按套购买使用是不划算的,这时就出现了“SaaS”模式,即软件运营服务模式,让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直接连接和使用基于云的应用程序,省去了本地安装、调试、维护的成本。硬件方面,Device as a Service(设备即服务)也已经面世,设备商将设备转化为完整的解决方案,通过租借方式提供给用户,并且负责管理设备全套生命周期。
金融化变现是指一些具备流量的数字经济平台通过对接金融产品来获取佣金和沉淀资金的利息收入。比如阿里、京东、美团、微信等都开通了具有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以获得支付佣金,并且提供余额资金管理、销售基金、理财产品等获得渠道收益,还可以运用沉淀资金、拆借资金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获得利息收入。
资本化变现是指软价值企业通过股权融资或股权转让变现,并将股票、期权等作为对员工支付报酬的一种方式。在亚马逊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创始人贝佐斯、其他高管,还是大量的骨干员工,他们的价值实现大部分都是通过资本市场市值增长的方式。
总之,解决好变现难题,关键是平衡好平台和内容创作者、参与者的关系,流量和用户体验的关系,场景、体验和收费的关系。与物质财富直接销售产品不同,只有灵活掌握软价值的各种创新商业模式和弯曲、立体、多元化的变现方法,才能保持软价值经济持续发展,保持软价值经济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