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检测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每个环节做到认真细致,才能精准把控试验节奏,保障工程质量。12年来,我的春节都是在试验现场度过的。”山西晚报记者视频连线了试验检测员郝利斌。除夕夜,他和团队成员仍坚守在位于重庆的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武两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试验室。
35岁的郝利斌,是山西左权人。因工作原因,常年跟着工程到处“跑”,今年的除夕与往常一样,他直奔试验室,熟练地翻出试验台账,打开装有水泥砼试块和胶砂试块的标准养护室(箱),对照台账将养护时间到期的试块搬出转身放在置物架上。随即,开始了水泥砼试块及水泥胶砂试块的抗压和抗弯折试验。郝利斌叮嘱团队成员做好原始记录并出具报告。
作为一名试验检测员,郝利斌的工作是通过检测地基承载力、桩基承载力、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强度、路面压实度、钢材力学性能等内容,来为项目施工生产任务的完成保驾护航。
记者通过视频看到,面积不大的试验室,除了摆满的试块和台账,在操作台的角落里,还放着几本关于公路桥隧试验规范的书籍。“每年都想着过年一定要和家人团聚,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整整12年,今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郝利斌笑着说。
12年来,郝利斌用精湛的技术为工程保驾护航。2014年,在茂湛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完成注水后出现开裂、漏水问题。郝利斌多次前往施工现场,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发现现场处于富水地区,特大倒虹吸箱涵混凝土施工结构设计没有考虑特殊地质,存在缺陷,导致出现裂缝漏水问题。治病就要挖准病灶,郝利斌突破常规修补方式,以“堵”“支”“缝”巧妙结合,以遇水膨胀止水条、泡沫软管、聚硫橡胶密封膏以及防水砂浆堵水,以注浆加固的方式支撑已沉降的箱涵,以C35防水微膨胀自密实混凝土缝合裂缝,成功保证了箱涵正常使用,减少了该箱涵拆除重建对当地农田灌溉的影响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节约费用320余万元。
2016年,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工程建设进入关键期。在东晋隧道施工中,使用的管片为国内最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管片,直径达11.7米,需要特别定制。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郝利斌白天深入施工一线实地调研,深夜返回实验室进行室内试验,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与蒸汽养护工艺之间的相关参数,在保证混凝土各项性能达到最优的情况下,节约施工成本28.4%,为混凝土预制及相关车间模式化生产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方法。
12年的坚守,郝利斌已成长为中铁六局太原公司华诚检测公司副经理,并成立了“郝利斌职工创新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他和团队一起参与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地铁工程、超细石粉、机制砂等不同工程、不同材料的施工工艺研究及材料研究。
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郝利斌还把培养人才作为首要责任,全面挖掘人才,壮大技术队伍。每年他为太原铁建公司培训优秀的试验检测人才达200余人次,通过学、练与比赛相结合,先后培养出6名高级技师、7名技师,提升了检测人员整体技能水平,为公司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2023年1月1日,“郝利斌职工创新工作室”荣获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如今,郝利斌已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并成为试验检测领域的专家型技能人才,其创造的成果累计节约施工成本、创造经济效益2100余万元。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