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艺文

心读唐诗——一个互联网人的读诗小课

王维《鹿柴》:顺着心中的声音找到光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辋川集》是王维晚年的诗。
  如果生命是一个循环的话,人们年少时的毛病,大抵年老时都要再犯一遍才罢休。年少时自以为是,年老时也不会耳顺听天命;年少时强说愁苦,年老时也会牢骚满腹;年少时装腔作势,年老时也常常倚老卖老,贩卖所谓人生经验。
  见解这种事,如果别人不是真缺,老了之后发表的大概也是为了填补自己的某种失落。对人的了解,是最不容易用语言来判定的,自己的答案越多偏见越深。王维晚年的诗好就好在没有了人,不但没有人,我读《辋川集》的很多时刻,都读出山妖鬼魅的气息,但可能也恰恰是没有人的缘故,这样的感觉一点也不邪,也不恐怖,而是另一种陌生,无法触摸、新奇、细致又活灵活现。
  《鹿柴》这一首就是这种感觉,前两句上来就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既然无人,响的是什么呢?是神仙话语还是草木有灵,一概不知。恰恰不见人,才能听到某种人语,如果满坑满谷的游客,怕是躲都来不及,更不用说听到人说的什么话了。
  如果我们再细追究下去,是“谁”听到了人语响,一定是诗人王维了,为何听到了人语响之后,接着是“返景入深林”呢?去深林里做什么?有什么好寻找?那么他听到的人语一定不是平时听到的那种,甚至是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一种声音,所以他才好奇,他才要走到林子深处去寻找。他不是顺着声音去找,而是随着阳光去找,这种声音到底是从哪来的?这又是一个谜。
  夕阳的光指引着他,好像一个手电筒,告诉王维快去快去,声音在那里。等王维走了过去,声音停了,只看到幽暗的森林之中,唯有一块青苔,最后一点阳光在闪闪发亮,或许这就是那神奇的声音来源。
  我们人类是有一点矛盾的,我们渴望自由的同时又渴望着安全感,我们害怕孤独的同时也害怕在群体中找不到自己,我们都明白自己使命的重要性,但也都不想被人事关系所束缚。恰恰是这种矛盾、这种纠结,让我们找到了自己。
  王维离开了人群,来到了山野之中找到了身心自由,山野之中的万物万景,又都被他幻化出了人性,他如同魔法师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出另一个人间。
  迪士尼动画电影《冰雪奇缘》里,冰雪女王艾莎一直担心自己的魔法会伤害他人,即便成为了阿伦戴尔的女王,她也是小心翼翼、亦步亦趋。而她后来发现,城堡只是个让她做噩梦的地方,森林才是她的自由地。风信子、水、雪花,大自然的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它的自然之灵,而她就是创造自然之灵的女神。她从迷失在森林里的女王,变成了主动留在森林里的自然之灵。
  王维也是如此,选择了属于自己的路,往事不再提起。

十八花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3-11期

  • 第2024-03-08期

  • 第2024-03-07期

  • 第2024-03-06期

  • 第2024-03-05期

  • 第2024-03-04期

  • 第2024-03-01期

  • 第2024-02-29期

  • 第2024-02-28期

  • 第2024-02-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