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是哥伦布发现并到达美洲新大陆的整整500周年,对于这个日子,整个西方学界无不重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也是紧锣密鼓,轮番操作。正在这时,当年7月,在东方,一本新书的出版为这种活动横泼一盆冷水,却也使得他们不得不审慎地重视起来。这本书就是中国著名学者和记者连云山先生所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的学术专著《谁先到达美洲》。
所以说隆重推出,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涉及到一个敏感的话题,与此相佐的还有,这本书的作者身份独特,而分别为其作序的两位学者更是在国内国际都享有崇高的信誉。一位贾兰坡先生,那可是横跨中国科学院与美国科学院的“两院”院士,无论在中国考古界、地质界,还是在美国考古界、地质界,都是一言九鼎的大人物,何况以贾先生的执着与专业,若非认准了,先生是绝对不会随意操笔的。再看另一位苏秉琦先生,北大教授,中国考古学界的泰山北斗,专业所在,他所写下的每一个字同样也都是极具分量的。
那么,《谁先到达美洲》这本书的作者连云山又是何许人也?
连云山,山西沁源县人,1926年出生,早年参军,1950年后任《人民日报》记者、国际评论部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1962年出版《苏美德日百年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一书引起轰动。那么,这本《谁先到达美洲》究竟说了些什么?又为何能够引起西方学界的震动呢?
说起来,连云山先生在这本书中所论证的一个核心观点便是:早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的1080年前,中国东晋高僧法显便已经先期到达了美洲大陆。而其引证的最重要最核心的论据便是法显《佛国记》里面的如下一段:法显先是记载了东归航船于茫茫大海之上遭遇台风不知航向所致,“至天晴已,乃知东西,还复往正而进。若值伏石,则无活路”。之后又说“如是九十日许,乃到一国,名耶婆提。其国外道、婆罗门兴盛,佛法不足言。停此国五月日。复随他商人大船,上亦二百人许,赉五十日粮,以四月十六日发,法显于船上安居,东北行,趋广州”。
这也就是说,法显他们的船只遭遇台风后在茫茫大海上居然航行了九十天多天,这才到达一个叫做“耶婆提”的国家。然后竟然在这里停留了五个月才重新上船,带了五十日的粮食,起航赶往广州。
连云山先生正是从这段描述中发现并推导出了一段足以改变世界航运史的惊天结论:法显比哥伦布早1080年到达了美洲。据连云山先生根据自己30多年的研究论证,这个耶婆提国,便是墨西哥西海岸的一个地方。这也就是说,中国高僧法显早于哥伦布1080年便已经首先踏上了美洲大陆这块神秘的宝地。当然,连云山先生在书中还有许多的论证和旁证,譬如欧洲人和章太炎先生的类似观点,法显曾经横渡太平洋的证据,还有其它学者在美洲考古的发现等等,但核心的观点则是法显一行早在公元412年12月便到达美洲大陆。这个时间整整比哥伦布早了1080年。也许有人要问,如若法显真的去过美洲,那他在《佛国记》中为什么没有明确指出呢?这正是问题的结症所在。连云山先生认为,这并非是法显的错误,而是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美洲这个概念,没有亚美利加这个说法。而法显他们的船只在海上漂流达90天之久,这个时间横跨太平洋那是足够的了。同时,法显一行在这个耶婆提的停留时间竟有五个月之多,这就更不能不让人联想诸多。同样,连云山先生还在书中论述到法显的“美洲之行”与哥伦布的发现之旅有着诸多的不同,这也造成了两次航行与发现的成果大不相同。
法显是否真的到过美洲?首先发现美洲大陆的到底是谁?连云山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言之凿凿,而且助阵者的阵容也很壮观。平心而论,尽管如此,作为考古这门学问的门外汉,我们对此无权做出评论,但是,对于法显研究,对于法显精神应该能在我们今天的发展开放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假如我们能够借鉴连云山先生的笃学精神和豁达思维而加以推广、举一反三,难道不是同样值得庆幸的一件好事吗?
郭天印 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