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往事

端午节里吃的百家粽

  又到端午节了,不由想起儿时吃百家粽的美好时光。
  母亲是包粽子的能手,她包的粽子好看好吃还不漏米,有些不会包粽子的邻居,端午节前常常请她帮忙给包粽子。
  端午节前几天,母亲就开始忙活了,不仅包自家的粽子,还要给宿舍院里住大排房的邻居们包粽子,用母亲的话说,她包的是百家粽。
  包粽子自然是需要粽叶的,不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太原的街市上还没有卖粽叶的商贩,要想吃粽子得自己摘粽叶。那时,人们都是去河西的汾河滩摘粽叶。有一年,母亲让我去汾河滩摘些粽叶回来。我便骑着自行车从尖草坪一路赶到了河西的汾河滩上。那时的汾河岸边只有绿油油的芦苇丛,还没有柏油马路。
  端午节前,汾河岸边总停着不少的自行车,大家都是来这里摘粽叶的,我也赶紧跑下河滩,往芦苇丛中走去。汾河滩上遍布草丛和沼泽,一脚踩不准,就会陷入泥浆中。我深一脚浅一脚地深入到芦苇丛中,宽一些的叶子早被人们摘走了,我只好摘不太宽的粽叶。摘一会儿,就觉得胳膊酸麻,两脚乏困,好累呀!坚持到中午时,总算摘满了一布袋粽叶,虽然有的粽叶扯裂了,我也舍不得扔掉,毕竟来之不易。
  我把粽叶拿回家,母亲心疼地说,“看把我娃累的……”我不好意思地说,“粽叶摘得不好,叶子不宽,还有裂的。”母亲说,“能包就行,叶子裂了可以垫锅底。”
  母亲开始包粽子了,她先给邻居家包粽子,一天包下来,双手泡得发白,累得腰酸背痛。父亲免不了唠叨几句:“你这是图了个啥?自己家的粽子顾不上包,每天忙着给别人家包。”母亲总是不急不恼地说:“你不晓得,这是我们老家的习惯,村里人总有不会包粽子的,会包粽子的人家就主动去帮忙,你帮我,我帮他;粽子煮好了,你送我,我送她,这样就形成了端午节包百家粽,吃百家粽的风俗。你说我应该不应该去帮忙?”父亲嘿嘿笑着说,你们村的乡俗好,你去吧。
  直到端午节前一天,母亲才回家包自家的粽子。粽子包好后,放到锅里要煮好几个小时,满屋子就飘出一股淡淡的粽香。这时,邻居们陆续来我家送粽子,这家三个,那家五个,一阵儿工夫,桌上就堆起了一大堆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抢先剥开一个粽子吃起来,那时觉得粽子是天下最好吃的东西。
  百家粽,自然也就一家一个口味,有包莲子的,有包蜜枣的,还有一家南方邻居包的是腊肉的,真是百家粽子百家味!我一口气尝了五个粽子,母亲赶紧拦住,怕我撑坏肚子,而且自家的粽子还没吃呢。
  粽子煮好后,母亲把粽子晾凉后放到小筐里就出门了。我们都知道,母亲是去给邻居们送粽子去啦。

陈顺成(太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28期

  • 第2024-05-27期

  • 第2024-05-24期

  • 第2024-05-23期

  • 第2024-05-22期

  • 第2024-05-21期

  • 第2024-05-20期

  • 第2024-05-17期

  • 第2024-05-16期

  • 第2024-05-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