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往事

逃荒路上生出的晋蒙深情

  父亲说我们家的祖籍在内蒙古的武川县。民国十八年闹灾荒,爷爷带着一家七口,从内蒙古的武川逃荒到山西雁门关下、滹沱河北岸、阳明堡边的一个小村。一户姓牛的人家见他们可怜,便腾出一间草屋,让他们住下。面对这样的恩情,爷爷和奶奶带着五个孩子,给房东磕了头后,奶奶说:“从今往后,我们的孩子就是你们的孩子!”爷爷也对天起誓:“将来让我们的孩子为你们二老养老送终!”孩子们说:“今后,伯伯和婶子家的活儿我们全包了!”因为这家姓牛的夫妻身边无儿女,所以他们俩特别喜欢孩子。就这么说着哭着,两家人就成了一家人。
  本来是两个人过的日子,突然变成了九口人,简直太难了。幸亏当时是夏天,地里有的是苦菜、树叶和滹沱河边的蒲草根。爷爷和大伯一边帮着牛家种地,一边在河滩开荒种田;奶奶领着二伯、三伯、姑姑和最小的父亲,挖苦菜、蒲草根、捋树叶。然后,把别人家接济的谷壳和高粱壳碾成面,再与苦菜、树叶、蒲草根、榆树皮面,拌在一起蒸熟了吃,终于熬过了最难熬的第一年。
  到了第二年,尽管爷爷和大伯开的荒地有了收获,可也只能够全家人半年充饥。这个时候,实在没了办法的爷爷和奶奶,只好含泪把姑姑许配给北山里的一家人,做了人家的童养媳妇,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姑姑的命,还能让家里少一张嘴。父亲说,姑姑被接走的那天,一家人的心都哭碎了。一直到了第五个年头,孩子们都长成壮劳力了,一家人的日子才勉强过得去。
  灾荒过后,一直牵挂家乡的爷爷,终于打听到家乡武川的年景和世道比较平稳了,就想回家。临行前的一个时辰,爷爷突然做出了一个谁也没想到的决定——要把父亲留给牛家当儿子,实现自己许下的为恩人传宗接代、养老送终的诺言。这一决定犹如割奶奶的心头肉……可不能不同意。当父亲硊下叫了牛家夫妻“爹娘”后,父亲就改姓牛了。牛家夫妻向爷爷和奶奶起誓:“从今往后,有我们的一碗饭,就有孩子的一碗饭;没有我们的一碗饭,也有孩子的一碗饭!遇到危险时,给孩子挡枪子、挡刀子的肯定是我们!”两家人抱在一起哭成了泪人儿。
  送出一程后,爷爷又向牛家夫妻保证:从今往后,我是不会再来认孩子的,我也不会让孩子来认我的。孩子就是你们的儿子。牛家夫妻流着泪说:“如果口外的年景不好过了,就赶快回来吧!我们这里永远都是你们的家……”
  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两家的老人都不在人世了,大伯才从内蒙古武川县专程回到了山西雁门关下、滹沱河北岸、阳明堡边的那个小村,找到了父亲。从此,两地的亲人又开始交往起来。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地处山区的武川生活比较好一些。一到逢年过节,武川的亲人们就寄些吃的和钱接济我们家和姑姑家。到了农闲时,父亲和姑姑就回武川的老家饱饱地吃几个月的莜面、土豆和肥嘟嘟的牛羊肉。到了春节,他们回山西的时候,一定会带上莜面、粉面和羊肉、羊油。听父亲讲,他和姑姑每次回老家武川时,他们总是要带些辣椒、花椒和大料,一半分给了亲人们,另一半偷偷地卖掉,好贴补一些家用。
  现在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爷爷和父亲那两代亲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们第三代和第四代亲人之间的情意却丝毫没有减淡。

牛润科(绛县)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28期

  • 第2024-05-27期

  • 第2024-05-24期

  • 第2024-05-23期

  • 第2024-05-22期

  • 第2024-05-21期

  • 第2024-05-20期

  • 第2024-05-17期

  • 第2024-05-16期

  • 第2024-05-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