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曾祺先生的短文《葡萄月令》,文中写葡萄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一月静睡,二月出窖,三月上架,四月浇水,五六月打梢掐须,七月膨大,八月著色,九月喷药,十月放任,十一月下架,十二月入窖,把这件辛苦事写得妙趣横生。
我小时候住在乡下,常看人家种地干活,播种、灌溉、打药……种地的每道工序都不得马虎大意。庄稼人种地很难有汪老的那番气定神闲。大忙时节,必是全家上阵,学校放“忙假”,外出打工的人匆忙赶回,昨天才干架的李家婆媳这会儿也消停了,一家子齐刷刷地站在地里,因为这时候收粮才是顶要紧的大事。夏天多雷雨,前一刻还烈日当空,下一秒乌云就在天边慢慢堆积,黑沉沉地压过来,吓得所有人都大步流星跑向农场,要是抢收不及,一年可就白忙活了。
我虽然是个乡下人,却没有真正下过地,与泥土接触最多的是在自家菜园里。那是家门前的一块“自由地”,“自由地”是分田到户之前的叫法,大家习惯这么叫后就懒得改口了。责任田里种水稻、小麦,“自由地”可就不一样了,地被划分为多个格子,这格子种韭菜,那格子种花生,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买来蔬菜秧苗,挖个坑,苗放进去,填上土,浇足水,这就是移栽。刚栽下去的菜苗软塌无力,全倒伏在地,我疑惑它们能否成活?妈妈告诉我,这是老祖宗多年的经验,不会错。第二天清早再去地里查看,果然一个个都精神抖擞地站立起来了,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等到菜苗长高、结实了,妈妈挑选粗壮的芦材秆子来搭攀爬架。青菜、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豆角是菜园里最常见的蔬菜,也是我家饭桌上的常客。
夏天蔬果种类最多,也是菜园最热闹的时候,地上架上满眼是绿,瓜果藏身其中。
午睡醒来,肚子有点空,就去菜园抱个香瓜,用清凉的井水泡上一会儿,切成小瓣,一家人围坐在树荫底下吃起来。我最爱吃玉米,家里地虽然不多,但是爸妈总会留出一小块来种些玉米。我们那的地可能不太适合玉米生长,玉米长相一般,但是吃起来香甜软糯,连玉米水都扑鼻得香。可惜,现在很难再吃到那样有滋味的蔬果了。
有时我也想种点什么,比如吃桃剩下的核,埋进土里去,却从没见发芽过。有年春天,我在学校花坛里发现一棵长着两瓣圆叶的苗,心想许是个稀罕东西。于是把它连根带土挖回来,还特地剪一块塑料膜搭成小“花房”。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观察“花房”里的情况。先是抽出一对细长的叶子,茎变粗了,接着又抽出几片叶子,后来一下就串高了,直顶到“房顶”。把膜扯掉后,它吸足阳光雨露,便肆无忌惮地长开了,看着和普通野菜没什么区别,后来我就懒得再管它。
一个多月后,再经过那里,竟看到开出许多白色的小花,这才知道原来种下的是凤仙花。我永远记得那个夏天,我用凤仙花将手指甲染成了漂亮的橙红色。因为这件事我热情高涨,看到谁家有好看的花,就跟人家求点苗或种子,也陆续长成过美人蕉、牵牛花、月季……只不过,爸妈嫌这些花草占地方,都给铲掉了。
篱落疏疏一径深,满园瓜果飘香来。在城里住久了,反而向往乡间生活,怀念一家人围坐吃瓜的光景,家人闲坐,岁岁安宁。那是一片自由的天地,没有城市的喧嚣与束缚,只有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在那里,我可以聆听大地的呼吸,感受四季的更迭,品味生活的本真。
□董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