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子夜

君自故乡来

  晚饭后,我到街上散步,顺便买点儿东西。正在胡同巷子里慢慢地走着,忽听有人喊我。我站住脚,回头望望,没有人。转过身来时,一个二十出头、农民打扮的人向我走来,操着浓郁的怀川韵味说:“怎么,不认得了?”
  我愣住了。这是谁呢?忽然,我想了起来,他不是老家的三儿吗?我惊喜地拉住他的手,问道:“你怎么在这儿?”
  他笑着往旁边指了指,说:“不光我一个,这几个都是咱们村的。”说着,他一个个指着给我介绍起来:“这个是永茂家的,这个是田喜家的,这个是尾巴儿家的……”
  这几个小伙子正倒腾沙子,见介绍他们,便都停下手中的活儿,冲我憨厚地笑着。从这些面孔上,我找到了他们老一辈当年的面容,想到了我童年时的那些伙伴,心中感到亲切而又激动,感慨地说:“都不认得了!”接着我又问:“就你们几个?”
  “不,咱村还有不少人在这里干活儿,就住在体育馆西北角的临时工棚里!”
  我说:“那好,我先去买点儿东西,过一会儿到工棚去看你们!”
  说罢,和他们告别。
  在商业步行街内逛了几家商店,买齐了东西,便到工棚去看望老乡。
  老乡们正吃晚饭。见我来了,纷纷让我。我告诉他们已经吃过了。他们又让我进屋,我说,外边不冷不热的,挺好。于是,我就地坐在了一块砖头上。这里人可真不少,按老家的排辈儿,有管我叫叔的,有叫哥的,当然,也有比我辈分大的。他们赶紧扒拉完碗里的饭,围着我坐下来。这里,还有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张立儿,是带工的,更感到亲切。寒暄几句后,我便问他们来这里的情况。张立儿说:“咱们村的乡亲在首都、省城干活的人可多了。而且,咱们县在北京有公司,专管民工,光咱村就有好几拨儿!”
  “你们都干什么活儿呢?”
  “什么都干!比如去年市里开发的大型百货商场、商业街啥的,就是由我们盖!”张立儿自豪地说。
  “图纸呢?”我问。
  “图由人家设计,咱们照图纸施工!”
  “看图纸行吗?”我又问。
  “行,看图纸有什么难的!”张立儿回答。
  这时,我心底油然涌起一股自豪感:老家的乡亲们真不简单,能为城市化的建设出力了!接着,话题又转到了老家里的生活和生产上。张立儿说:“这会儿比咱父辈的时候可强多了,村里净盖新房的。”
  “你们出来,那家里的活儿怎么办呢?”
  “家里平时农活不多,家里人就干了。到了农忙的节骨眼儿上,回去忙几天,忙完再回来。在这里一天能挣三四百块钱,不比在家里强?”
  听着他们的话,我心里一阵阵激动。党的政策,正一步步把农民从古老的土地上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他们一步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刘笑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09期

  • 第2024-07-08期

  • 第2024-07-05期

  • 第2024-07-04期

  • 第2024-07-03期

  • 第2024-07-02期

  • 第2024-07-01期

  • 第2024-06-28期

  • 第2024-06-27期

  • 第2024-06-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