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夜读

《鄂河谣》:些小事儿满乡愁

  •   该作品选录了作者多年来业余创作的散文随记。上卷《鄂河谣》是对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回忆,是对生命来路的依恋、怀念、咏叹、礼赞;中卷《有距离的地方》是对真善美的深情歌颂与追求;下卷《看云闲笔选》为一鳞半爪式的随行记录,直面现实,真诚、幽默、智慧、隽永。作者把一件件生活、工作中的小事情,在不动声色中记述,寄托着人类最普遍最普通的真善美情感。
      陶健的《鄂河谣》分上、中、下三卷,每一卷都有副标题,分别为:鄂河谣、有距离的地方、看云闲笔选。我有看不懂、看懂各一半,于是就想写写“难懂陶健”和“读懂陶健”。
      难懂陶健。
      我跟陶健确实是熟人。他在南贾长到六岁,山西襄汾是1954年汾城和襄陵两县合并成的,我老家与南贾十几里路,都属汾城县,算是近邻;我们都在汾城中学上过学,老师们教过他也教过我。怎么现在读陶健这么多的文学作品,倒有点“摸不着壶把子”的感觉?就像“熟人摸象”一样。好在他在《我生性太认真》一文里说:“我觉得自己生性像德国人。但这生性又是一肚子的不接地气。”原来是“生性”太认真,我也有这个“缺点”,难懂陶健也是正常的。
      从书里看陶健是个吃货,《臊子面和油粉饭》《杏茶饭》《乡宁虾酱豆腐》《两样饸饹面》《蒸鸡蛋羹》《曲沃煿粉》《吃喝大事》《煮了一块儿肉》《吃饭》等等,都被记录下来了,而且有些连食材、配料、做法等等都写了进去。
      吃是古代真正文人的标配,往往是筋头巴脑、鸡零狗碎等不上台面的边角料,一旦沾上文化味远比宫廷御宴、山珍海味要好得多,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陶健也有这个标配,不但如此,他还是个喝家,都体现在《亲人与酒》中。当然,喝酒也是古代真正文人们的爱好。唐代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都被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记录下来。
      原来,“生性”太认真的陶健是在自己说服自己,早日适应现实生活。当然,这是我猜的。
      读懂陶健。
      陶健比我小三岁多,肯定是同龄人。也亏得是同龄人,我才能读得懂、悟得深。
      首先,读懂陶健本人,《我是烧制的》《生于1968》《少年时代》《小学初中时期》《十几、二十几的年纪》《高三年级》《高考》《在1991年7月大学毕业》《过知天命之年》《眼睛花了》《四十又七》《年届半百》《倏忽五十年》《今年50虚岁》《微信与友人聊年届五十时》《老了》等,从题目就可以看出陶健也是个有着五十多年生活阅历的人;
      其次,读懂陶健的亲人和朋友们,《母亲的死》《父亲大人是在2005年初冬去世的》《母亲去世卅二年了》《母亲生平简记》《我妈》《母亲在辛家湾陶瓷厂工作过》《叔父陶富海先生》《我的叔父》《我的叔父和丁村》《为叔父写的简历》《还想写写我的叔父》《小舅》等,是写长辈的;《妻赴太原几天》《儿子相如六七岁时》《儿子没有特别的爱好》《微信致相如》《相如7月9日赴澳》《与子问答》,是写妻儿的;《邻居王军先生》《晓伟接手一家涮锅酒店》《某人妇做事比较毛糙》《在饭店请远方回来的同学吃饭》《晚上与人吃饭饮酒》等,是写值得他写作的朋友的;
      第三,读懂陶健们所处的时代,《会说不会写的字》《马蔺花》《山葡萄》《拾橡子》《娃娃书》《油灯下》《养兔》《看给牲口喂药》《铁环》《戏台子》《吃派饭》《年馍》《供销社》《照相》《露天电影》《称呼之趣》《文明礼貌月》《以后不再买书了》等,那音、那菜、那粮、那种生活场景,现在已经近乎绝迹了。
      这些散文的标题串起来,就读懂了陶健。
      《鄂河谣》说白了就是普通人的简单事,这里有陶健的乡宁、襄汾、侯马;有陶健们的孩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有他工作中的寒暑交替、七情六欲、春华秋实、娶妻生子等一系列过程里值得记录的事情,虽然不至于七十二行都写出来了,但零零碎碎也够多的了,通过这些点点滴滴而且又实事求是的生活写照,毫无疑问现在和将来都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
      陶健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他不是“睁眼瞎”“墙头草”,更不屑于哗众取宠,在《鄂河谣》里他不仅记录生活,更敢于将生活中遇到的矛盾一一展现出来,这是时代的担当,也是作家的使命。

    雨父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11期

    • 第2024-07-10期

    • 第2024-07-09期

    • 第2024-07-08期

    • 第2024-07-05期

    • 第2024-07-04期

    • 第2024-07-03期

    • 第2024-07-02期

    • 第2024-07-01期

    • 第2024-06-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