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

古代“高考”放榜后的庆功宴

  随着高考录取结果的揭晓,那些怀揣梦想、日夜苦读的高三学子心绪终得尘埃落定。在我的故乡,仍承袭着古老的传统,每当“金榜题名”之喜讯传来,家家户户皆张灯结彩,设宴高朋,师长亲朋共襄盛举,共享这份荣耀与喜悦。
  回溯历史长河,古代科举制度下的“高考”放榜,亦是一幕幕动人心魄的庆典。彼时的才子佳人,或携手漫步青石古道,赏花品月,或围炉夜话,以诗酒酬答,畅谈理想与未来。孟郊的《登科后》恰似一幅细腻的工笔画,寥寥数语,却将科举及第者的狂喜与解脱描绘得淋漓尽致:“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其间的转变,何止是身份地位,更是心灵深处的自由与觉醒。
  尤为引人瞩目的,乃是官方主导的庆功宴,较之今日家庭私宴,更添几分庄重与荣耀。鹿鸣宴,这源自唐代的盛宴,不仅是对新科举子的加冕,也是对文化传承的颂歌。官府主事,举子与考官共聚一堂,吟诵《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音韵悠扬,寓意着人才汇聚的盛世景象。鹿鸣宴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成为了文人士子心灵的归宿,其名“鹿鸣”,恰似自然界的和谐乐章,响彻古今。
  至于琼林宴,更是文人殿堂的巅峰庆祝。其始于宋初,因皇家园林中的盛宴而得名,见证了赵匡胤对学问与公正的尊重。这场盛宴,不仅仅是对才智的认可,更是对德行的颂扬,每一席宴,都蕴含着国家对知识的尊崇与期待。
  而在武科的世界里,鹰扬宴与会武宴则展现了另一番风景。前者象征着武者的勇猛与果敢,如鹰击长空,后者则是对殿试佼佼者的至高礼赞,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武科之宴,不仅是力量与技巧的展示,更是对忠诚与勇气的颂歌。
  穿越时空的尘埃,不论是文是武,放榜后的庆典虽形式各异,但那份对勤勉耕耘的肯定与收获的喜悦,跨越千年,依旧炽热如初。这些传统,如同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照亮了无数后来者的心灵,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于知识的追求与对卓越的渴望,永远是推动文明前行的不竭动力。

□刘泽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02期

  • 第2024-08-01期

  • 第2024-07-31期

  • 第2024-07-30期

  • 第2024-07-29期

  • 第2024-07-26期

  • 第2024-07-25期

  • 第2024-07-24期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