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记者 张文举 通讯员 张蔷)日前,长治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和襄垣县人民医院收到了来自孙大爷女儿的感谢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两所医院的真挚感激与高度评价。
74岁的孙大爷患有尿毒症,平时坚持规律透析治疗,身体状况稳定。7月26日中午,孙大爷突然感到全身乏力,伴有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四肢不自主抖动等症状,甚至站立不稳一再摔倒,情况危急。家人心急如焚,立即将老人送往襄垣县人民医院救治。
血透室医生迅速反应,为孙大爷吸入氧气,并准备进行紧急透析治疗。然而,当医生准备操作时,却发现孙大爷的内瘘无震颤、无杂音,无法进行透析。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医生们迅速采取物理手法进行处理,第一时间与长治市人民医院肾内科血管通路小组取得联系,开启绿色通道,确保孙大爷能够迅速转至长治市人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转入长治市人民医院后,立即为孙大爷进行了内瘘超声检查,发现他内瘘尚通畅,无血栓形成,不是内瘘关闭导致的不能透析。那是什么原因?心电监护结果显示孙大爷存在交界区心律,心率低至每分钟30-40次,血氧饱和度仅为86%,情况不容乐观。医护人员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判断孙大爷可能患有高血钾症。高血钾症不仅会导致血流缓慢,进而影响透析通路的血流情况,还很容易出现心脏骤停、猝死。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医护人员迅速行动。结果显示孙大爷的血钾浓度高达9.3mmol/L,远超正常范围。医护人员立即采取措施提升孙大爷的心率、降低血钾浓度,并紧急联系血液透析治疗。在一系列对症治疗下,孙大爷的心律失常得到了有效纠正,内瘘震颤、杂音也明显改善。透析过程中,血流量达到了理想水平,孙大爷的胸闷、气短、恶心等各种状均得到明显缓解,终于转危为安。
千名医师下基层为基层注入“源头活水”,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让居民就近享受优质健康服务的有效途径。长治市人民医院“千名医生下基层”工作的开展,有力推动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打通基层惠民医疗“最后一公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真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带动县级医疗机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作为长治市肾内科质控部牵头单位,长治市人民医院肾内科积极为血液透析患者开通24小时绿色通道,并开展内瘘急诊溶栓、急诊取栓、急诊PTA、急诊中心静脉置管等诊疗服务。下一步,肾内科将进一步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做好对口帮扶,搭建好远程信息平台,优化双向转诊流程,提高基层医护对急危重症的识别和救治能力,更好守护基层群众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