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艺文

《风》之探求——一位出版人对《诗经·风》的新译新说

对少女婚恋节点趣说的《摽有梅》

  [新译]
  梅子结果报婚讯,树上挂果已七分,
  七分正是好年华,后生排队来求亲。
  梅子挂果报婚信,落下七分剩三分,
  三分临近韶华尾,待嫁还是好时辰。
  梅子落果报婚情,快要落尽用筐清,
  锦绣年华将离去,一句吉言就成婚。
  [新说]
  古来将各种季节里花开时节的时间段,称为“花信”,也转注到瓜果的成长过程。这首诗别致,以“花信”方式譬喻女子婚前成长的各个时段节点。
  此诗将少女婚龄三个阶段,用花果长势为喻,分为“适其吉”“适其今”“适其谓”,即“七分正是好年华”“三分临近韶华尾”“锦绣年华将离去”,把好年华、韶华尾、韶华即将消逝,三个节点揭示得很形象,很有趣,很到位,意味深长。充满了对少女适时婚恋的提醒和关爱,还依稀有岁月紧迫感的提示。
  按照《周礼·媒氏》,“令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中秋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家者会之”。男子二十弱冠成年,女十五许嫁而笈,所谓“男子三十而娶”,当是男子必须三十岁前、女子必须二十岁前婚嫁。男女及时婚嫁,以发展人口,是基于当时立国、经济和战争等需求的基本国策。
  彼时还规定,仲春之月,三十未娶之男,二十未嫁之女,不必举办婚礼即可同居。男女交往环境如此相对宽松,与其后的礼教管束不可同日而语。但这同时也加重了青年们必须及时婚配的压力,因为古代青年们的社交活动毕竟极少,如只靠媒妁搭桥,青年们又大多不甘。《摽有梅》公开唱述少女们应及时婚恋,无疑具有训教开导意义和“寓教于乐”的功效。
  读爱情诗,细究一下角色们的婚恋年龄,会有异趣。少女爱情这类故事,是最让人喜欢品尝的醇酿。她们的行为经常表现为不管不顾,无法用理智来控制,更无法用城府来指引,因之不落俗世诉求,主角命运或悲或喜大多精彩动人,甚至惊世骇俗。
  希腊特洛伊故事,惊世美女海伦被帕里斯诱引到特洛伊城的时候是十四岁。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向朱丽叶求爱时,朱丽叶也是十四岁。《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妻,十七已为君妇。唐朝王绂诗,“东家少妇年十五,嫁得良人出为贾”,崔颢诗“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现代徐志摩示爱林徽因的时候,林徽因也才是十六岁。倘若用礼教或当代道德来绑架她们,一个个都不免灰头土脸,低头难以见人。实际上,他们恋爱,正是像《摽有梅》所说的“迨其吉”“七分正是好年华”的时节,是排除物质、家世、年龄因素的纯情尤物、是少男少女憧憬的偶像至宝,是文学中的经典形象。其惊心动魄,全在于一个情字。可见人们读爱情诗,还是聚焦“纯”“醇”二字。对啊,有纯质,才有醇香!
  李商隐有一首《无题》,“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钗。十二学弹琴,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说的是这少女深窝闺房,十二岁时弹古筝缠在手指的指甲都没有卸下过,十四岁时连六亲在内的男性都难见到她,及至十五岁欲嫁却嫁不出去,只得向隅而泣。倘若家长早早读到《摽有梅》这类给少女们开窍的婚前教育启蒙歌诗,总不至于让女儿落到这种伤感凄凉的地步吧!
  《摽有梅》是素朴的歌谣,生动而形象地唱述了人生的道理。它或是少女们游戏时所唱,或是老妪们给少女们传授人生说教,或可作男士们戏谑发声……何其有人情味道!小女子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对命运寄托无限遐想,情绪轻松,纯洁无邪。它是庶民家女性陶冶情感的温情歌诗,当然,也是不同年龄的女子们对于本己婚姻、人生、生活细细体验的品味。

宋安群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12期

  • 第2024-08-09期

  • 第2024-08-08期

  • 第2024-08-07期

  • 第2024-08-06期

  • 第2024-08-05期

  • 第2024-08-02期

  • 第2024-08-01期

  • 第2024-07-31期

  • 第2024-07-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