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豪横顾客开口就买17万元黄金 店员悄悄报警
山西晚报讯(记者 辛戈)“给我来17万元的黄金!”外面大雨滂沱,一个豪横的顾客行色匆匆来到某金店,可店员转头选择了报警。8月14日,山西晚报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近日,忻州市静乐县公安局与银行、金店三方联动,成功劝阻一起“邮寄黄金”新型电信诈骗,为受害人挽回17万元的经济损失。
“黄金本来是‘硬通货’,多量购买也无可厚非,但是,对方购买的方式却很不一般。”金店工作人员介绍,案发当天外面下着大雨,这名李姓的顾客慌慌张张推门进了店铺。不问金价、不看款式,似乎只关注克数重量。随后,李某表示自己要买17万元的黄金,让店员赶紧准备。
在此期间,李某还不断用手机与他人交流。这些异常举动引起了店员的警觉,店员随即拨打96110悄悄报警。
“你们准备货吧,我去旁边银行再取点现金。”由于身上的现金不够,李某嘱咐好店员后,离开金店到附近银行准备提取大额现金。
在银行,他的异常表情又引起了银行柜员的警觉。银行柜员按例进行“反诈”三必问,发现其明显神色紧张,银行柜员第一时间与反诈民警联系。
接到指令后,民警立即赶往金店,当得知李某已经携带购买的黄金去快递点邮寄,便又冒着大雨,追到快递点,将其准备寄出的黄金拦截。
此后,通过民警近3小时的劝说,李某最终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被骗。经调查,李某此前已被“刷单返利”诈骗24万元,导致银行卡被保护性支付。为了将其“吃干榨净”,诈骗分子通过诱使他邮寄黄金继续实施诈骗,幸好警银、警民联动,才得以挽回损失。
在此,警方提醒广大市民,黄金属于贵重金属硬通货,其体积小运送方便,可以快速使诈骗赃款变现。近年来,利用黄金交易来隐藏、转移诈骗所得的非法资金已成为电诈分子“洗钱”的常用方式。市民如果遇到有人要求自己“把所有钱拿来买黄金”,一定要提高警惕,多加防范。
2 民警紧急拦截“黄金快递”成功挽损29万元
山西晚报讯(记者 辛戈)骗子冒充警察要求受害人配合“查验资金”,其间却悄悄转账将该笔资金网购29万元黄金制品,并通过快递发出。8月14日,太原公安杏花岭分局向社会发布信息,通过警方紧急拦截“黄金快递”,杏花岭反诈中心成功为群众挽损29万元!
7月31日,家住杏花岭区的吴先生接到来自“太原市刑侦大队”的电话,对方称吴先生的手机号码曾在外地涉及多起案件,要求他配合当地“查验资金”,并将电话转接至当地一位“民警”。
在随后的通话中,吴先生按照那位“民警”的指示,在手机上下载安装了一款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APP,并按照对方要求输入了操控密码后将手机放在了一旁。
随后几天,吴先生发现绑定微信的银行卡内金额陆续被转走,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8月10日,杏花岭分局反诈中心民警接到吴先生的报案后,立即立案并启动侦查。
发现吴先生卡内的资金在上海某金店的网上商城购买了黄金制品,货品通过快递送往浙江省温州市。当时,仍有两单总价值29万余元的货物尚未派送。
反诈中心民辅警第一时间联系了上海市公安机关、金店及快递公司进行拦截,成功将未派送的两单黄金拦下。
8月11日,反诈中心民警奔赴上海,向上海市公安机关、相关企业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文书,成功协调金店办理了退货,为吴先生挽回29万余元的损失。目前,本案仍在深挖扩线中。
警方提示:吴先生遭遇的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类诈骗。不同于以往诱导受害人转账的是,在近期多起案件中,诈骗分子会引导受害人安装带有远程操控、屏幕共享功能的APP,在受害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购买黄金、手机等价值高、易变现的商品,异地收货后迅速通过二次转卖“洗白”诈骗赃款。其间,诈骗分子会自行删除或引导受害人删除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证据,为后期公安机关办理案件制造障碍。对此,公安机关特别提醒广大群众,公安机关不会要求当事人下载任何具有远程操控、屏幕共享功能的APP,不会要求当事人转账或进行资金验证。
广大群众要谨慎下载使用带有远程操控和屏幕共享功能的APP,拒绝向陌生人提供银行账户、交易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