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暑假总是稍纵即逝,仿佛刚刚还在期待着假期的开始,转眼间,假期就只剩下两周的时间了。往往在这个时候,周围总会响起这样的声音:“你家孩子暑假作业写完了吗?”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询问,却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
在临近开学的短暂时间里,突击作业成为了众多家庭的主旋律。家长们心急如焚,孩子们奋笔疾书,一场史诗级赶作业“大片”已经悄然拉开帷幕。书桌上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房间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如此珍贵。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次对毅力和耐心的考验。
山西晚报记者就此进行采访时发现,许多家长为了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不得不时刻陪伴在旁。而孩子们也是各种花式“赶作业”。
A 博物馆里赶作业
进入暑假,各类文博场馆研学游甚是火爆:北京故宫博物院游客如潮,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博物院系列主题展如火如荼……许多家长和孩子一起在这场遍及东南西北中、追溯上下五千年的行走中寻找文明、感受文明,知行合一。
如今,中小学生的作业量锐减,尤其是小学生的作业,也多半与阅读、实践相关。其中,实践作业包括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假期过半,替孩子梳理作业后,一些家长发现,这项需要自己参与的作业还没有完成。于是,最近一段时间,带娃参观博物馆成为家长们的首要任务。
在山西省博物院,山西晚报记者看到,熙熙攘攘的游客中,许多是带着孩子的家长。看得最仔细、听得最认真的也是这些“补作业”的家长与孩子们。在晋国霸业主题馆,一位家长正拿着手机为一位孩子录制小视频。他告诉记者:“原本看着多样化的暑假作业有些心烦,想着赶紧来完成任务。没想到真的和孩子沉浸其中游览并学习后,感觉山西文化真的博大精深,和孩子一起被深深吸引。”他还打算近期带孩子去一次北齐壁画博物馆,看来,对于“补作业”,家长们态度不含糊。
B 图书馆、自习室里赶作业
最近,太原市各类图书馆、自习室里人多了起来。近几日,山西晚报记者在市图书馆看到,前来写作业的学生特别多,很多孩子都是结伴而来。其中一位学生说,她是和好朋友一起来的,两人一起学习,一起回家,家人也很放心。这里都是写作业的学生,学习氛围很好。
同样,位于太原市迎泽区某自营自习室里,这几天写作业的中小学生也特别多。双休日,现场约到座位的可能性极小。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因为人多,她都是提前替孩子预约周一至周五的时间。
为什么要在自习室里写作业?张女士说:“假期开始后,孩子忙着研学、旅行、回老家玩儿……不知不觉作业就落下了。回到家里写作业,没有学习氛围,孩子总是一会儿吃零食,一会儿看电子产品,无法收心专注写作业,所以干脆送到自习室里,和很多一起学习的人写作业,效率会更高一些。”
C 带上作业一起去旅行
近几年,暑假旅行一定要带上作业成为“时尚”,甚至成了不少家庭亲子游的“标配”。有的孩子将作业带到了“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各种游乐园。有家长表示,出门旅行很难“轻装上阵”,虽然经常“带了也是白带”,但带上作业这个行为本身就有一种“威慑力”和“我们每天都要保持学习状态”的心理安慰作用。还有家长表示,带作业是想让孩子在假期里学习时间规划,尝试利用旅游中坐车、等车等碎片时间,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赶deadline,也是完成对自己的承诺。
当作业提交日撞上旅游,有爸妈选择跟老师说明情况,暂时不上交,后续再补。但不少家长表示,虽然可以申请晚一些提交作业,但还是选择赶deadline,很大原因就是不想让孩子觉得可以“拖拉”,而应该事先作好安排,留足余地,提前完成。
家长李晟告诉记者,“周六晚上,我们刚刚到达大同某酒店,全家人磨磨蹭蹭收拾一番后,直到晚上11点才想起来当晚要交5分钟读书视频。还有半小时就是提交作业的deadline了,全家人总动员一起帮孩子录制视频。”李晟说,当晚就在卫生间里传来了儿子的朗朗读书声,回想起来还挺搞笑,但是能让儿子知道“今日事今日毕”,也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山西晚报记者 田晓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