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
方姓来源有四:
1.据《风俗通义》及《世本》所载,相传上古炎帝神农氏之裔孙雷,封于方山,后人以封邑为氏。
2.出自姬姓,以字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西周后期宣王时,有大夫方叔,在征伐淮夷、猃狁,特别是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中居功至伟,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洛阳),子孙以其字为氏。
3.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据《元和姓纂》所载,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姬姓后裔),生有六子,皆进士。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中第四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4.出自其他民族。如今满、蒙、傣、回、土家、朝鲜、台湾土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方姓出自姜姓或姬姓,为炎帝神农氏之裔或黄帝之裔周文王之后,方雷为得姓始祖,炎帝神农氏第九代孙。
黄帝伐蚩尤时,双方激战于涿鹿,雷奋勇杀敌,将生死置之度外,佐黄帝剿除蚩尤立下大功。战争胜利后,黄帝论功行赏,雷被封于方山(今陕西陇县)。夏代时,其部落迁至今河南叶县南、方城县东北一带,其后子孙有以封邑为氏者,称方姓,他们尊方雷为方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方姓发源于今陕西陇县或河南叶县、方城东北一带,后南方各地出现的方姓望族,均是河南方姓向南播迁的结果。西汉末年,固始籍汝南尹方紘,为避王莽之乱,迁移到安徽歙县东乡安家,其三孙之长子方赞的子孙繁衍播迁于严、衢、婺、越,赞之二弟方观的子孙繁衍播迁于九江、滁阳、莆田,其三弟方弘的子孙则分衍于徽、宣、池、秀、湖、常。隋唐以前,青州(今山东淄博)、河东(今山西永济)一带及北方的一些地区,也都有方姓居民。唐初,有河南方姓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漳州。唐德宗大中年间,都督长史方琡自安徽歙县回迁河南固始方龙山居住,方琡有孙名廷滔,其后裔有迁饶、信、江、苏诸郡;另一孙方廷范因仕宦及避乱之原因,徙居莆田剌桐巷,并改其名曰方巷,其六子皆进士及第,后其子孙中有的与阿拉伯人通婚,并信奉伊斯兰教,后从中分出一支于宋元之际为避乱迁至海南岛琼州定居。此际有一支方姓从河南固始避乱南迁,先达福建福州,再迁漳州之龙溪。明初,方姓因方孝孺遭受一次空前劫难,燕王诛杀方孝孺,同时灭其十族(九族加上学生),受株连而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被充军者数以万计,有逃至河南钧州(今禹州)者,后发展成大族。同时,方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至河南、河北、山东、安徽、陕西等地。清初,有漳州龙溪一支迁入台湾,不久闽粤中的方姓人也有入台者,后有飘洋过海落籍异邦者。可见,方姓不仅在中原发展繁衍,而且多次南迁,相当广泛地分布于江南各省,有些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如今,方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安徽、河南二省多此姓,二省方姓约占全国方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浙江、辽宁、江苏、福建、云南亦多此姓,上述七省方姓约占全国方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
宗族特征
1.方姓得姓早,但历史上的名人却不多见,尤其在唐宋以前。
2.方姓多刚烈之士,爱憎分明,舍身取义,宁折不弯。
3.方姓多文人学士,书香门第,满腹经纶,诗书传家蔚然成风。
4.字行辈分排列有序。如1915年方建忠纂修《方氏家谱》,江苏通州(今南通)方家村其字行为:“应克先人志,荣光兆泰和。”另1929年方家福续修《方氏家谱》,安徽天长方姓一支字行为:“高伦序定,绍法敦行。”
大槐树寻根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为恢复生产、充实国力、发展经济,使人口均衡,明朝政府于洪武初年制定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开始了迁民戍边的非常之举——洪洞大槐树移民。移民活动历时近50年之久,达到1230个姓氏、150万移民之众,方姓为洪洞大槐树重要的移民姓氏之一。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方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
方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八号供橱。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资料来源: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延伸阅读
明代第一直臣
方孝孺(1357-1402),明朝著名学者,浙江宁海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死,建文帝即位后,即遵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建文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每遇问题即召孝孺讲解。建文帝即位不久,急于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开始“削藩”,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战斗,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被捕下狱。建文四年六月二十五日(1402年7月25日),方孝孺慷慨赴死,明初文坛上很有影响的一位大儒,结束了短暂的人生。
方孝孺作为一位著名的学者,留下了《逊志斋集》《方正学先生集》等著作,也留下了三部著名的家训作品:《宗仪》《家人箴》《幼仪杂箴》,内涵丰富,成为方氏家族修身立德的规矩。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其大意是人在世间,必然要心中有所畏惧,如此方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即便偶尔犯错误,也不会闯下大祸,反之,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就很可能什么坏事都敢做了。“相交不受人一物,虽草木之微,亦以粟易之”。简单说,人应该拥有远见,不贪于眼前的利益,不安于现状,这样之后,在未来的道路上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