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几乎家家离不开冰箱,可是你知道吗?其实,古人也有自己的“冰箱”,只是它有另外的名字——冰鉴。
所谓冰鉴,就是一种存放食品和冰块的容器,湖北随州出土的制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曾侯乙铜鉴缶,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古老冰鉴。曾侯乙铜鉴缶的外层为方鉴,内层为方缶,在方鉴和方缶之间的夹层中放上冰块,然后再在方缶中放入食品,就能冰镇和保鲜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冰鉴进行改良,在上方添加了一些气孔,这样凉气从孔洞流出,继而在室内发散,可达到我们现在开空调的效果。
可是,炎炎夏日,哪里来的冰块呢?古人当然没有且不会使用氟利昂,他们制冷采取的是“冬冰夏用”策略,也即于隆冬时节,采集冰块,藏在冰窖中,等到来年夏天,再取出来放入冰鉴使用。
据《周礼》记载,周朝已有专门负责采冰的官职——凌人。凌人冬天带领工匠们采冰,藏入阴凉的地下冰窖之中。为防止冰块融化,他们会铺和盖上芦苇、稻草、树叶等隔温材料,不过,即便如此,冰块还是会不可避免地融化一部分,故而他们在采集冰块时,一般要采集实际用量的三倍以上。
除了冬天采冰,凌人在其他季节也有相应工作:自春天起,检查冰鉴,将食品存放其中;祭祀时,提供冰鉴,以存放祭品;大丧时,提供冰块以使尸体不腐;周王赐冰时,处理相关礼仪和冰块交割事宜;秋天,清理冰窖,为即将开采的新冰腾出空间……
古人敬畏自然,不仅对藏冰、取冰的时间有要求,而且还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藏冰时,要用黑公羊和黑黍子等祭祀,以求司寒之神保佑;取冰时,要在门上挂桃木弓、荆棘箭,以消除灾难。而天子赐冰,亦是声势浩大,得到冰块赏赐的臣子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云:“伏以颁冰之仪,朝廷盛典;以其非常之物,来表特异之恩。”侧面可见,因采冰、藏冰等工序复杂、成本高,冰块在古代可说是一种奢侈品。
当然,随着采冰、藏冰方法改良,甚至制冰技术的出现,冰块逐渐从王公贵族府邸,飞入寻常百姓家,各类冰饮——紫苏饮、木瓜汁、鹿梨浆、苦水、姜蜜水、荔枝膏水、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人们的味蕾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冰爽刺激。到了元代,人们还将果酱、牛奶等加入冰沙之中,发明了深得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喜爱的冻奶,看看这工艺、这配方,多像冰激凌!
冬天的冰很寻常,可是想要把冬天的冰保存到夏天当“冰箱”用,可就不太寻常了。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智慧之博大精深。
□赵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