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子夜

留点念想给后人

  我在一个寂静的夜晚,通读了田书建著《我从庙上来》,瞬间被其不屈的性格、不懈的奋斗所感动。
  庙上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是田书建的老家。虽然在沁水县的版图上,庙上村仅仅是一个“点”,但在他的心中却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天地。那里,有他的父母,有他的发小,有他的老师,有他的同学,有他的村长,有他的农友,当然也有他喜欢的女孩。
  提及庙上,田书建首先写到父母和家。虽然父母早已仙逝,但提及父母,儿时的记忆便汹涌而至,成为他永恒的眷恋。就如我的父母一样,他的父母也这样叮嘱他:读书是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
  有时候,汗水是和成绩不对等的。高中毕业后,田书建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日出日落,春种秋收,他用辛勤的汗水播种着希望,浇灌着农田。
  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恢复高考后,田书建已经务农4年,尽管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肝肠寸断的历练和煎熬,但三次高考,三次名落孙山。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小的资本是希望,只要不绝望不服输,改变命运就有机会。人生往往就是这样,当你认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一转眼却柳暗花明又一村。机缘巧合,田书建以代理教师的身份踏进闻名全国的石圪节煤矿。从民办到公办,从学校到机关,他一步一个台阶,最后走向领导岗位……田书建满怀感恩地记述了父母的呵护、老师的教诲、亲人的陪伴、领导的培养和亲友的支持。
  十年前,我就看过田书建的专著《警仕论道》,那本书按内容分为修养、工作、生活、社交和民气五个篇章。全书语言生动形象,讲理深入浅出,让读者在浓厚兴趣中感受清明之风。如今这部《我从庙上来》,则是又一部晋东南的“小百科”。本书追溯历史文化,明了传统传说,晓悟时代变迁,关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从书里,可以看到几千年的田氏宗族简史——《追溯祖先足迹》及《田家湾开基始祖》;可以看到20世纪50年代,新建母校拥抱古寺的简史——《走不出母校的怀抱》;可以看到三百年庙上村的简史——《生命的起点》;可以看到百年石圪节煤矿的简史——《命运在石圪节转了个弯》,以及石圪节子弟学校、运销总公司、煤基清洁能源公司的简史等等。田书建从所知史料出发、追忆历史着眼、撰写简史着手,还原了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故事,以及一份份情怀。
  人寿百年,纸寿千载。人退下来后,有的是时间,多的是精力,如果都能像田书建这样写写自己的家,自己的村,自己的单位,自己的朋友,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用故事讲述他人,体悟情感世界,探寻思想演变,剖析成败缘由,仅以此为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留下闲时咀嚼的念想,给亲朋好友喝酒聊天时提供一些谈资,同时留待以后闲暇时读一读、品一品,作为一种反刍和回味,不亦乐乎!如果还能给读者带来些许感悟,或在心中留下哪怕点滴赞许,于人更是一份不小的褒奖和安慰!

□戴玉刚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09期

  • 第2024-09-06期

  • 第2024-09-05期

  • 第2024-09-04期

  • 第2024-09-03期

  • 第2024-09-02期

  • 第2024-08-30期

  • 第2024-08-29期

  • 第2024-08-28期

  • 第2024-08-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