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文化

漫谈中国古代“刺客天花板”

  武侠电影《英雄》曾一度风靡全球,它的题材来源于著名历史事件“荆轲刺秦”。关于刺客,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开辟了《刺客列传》对其进行详尽载述。在这些传记中,刺客以其忠诚和勇毅的品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在中国历代刺客中,战国刺客凭借其视死如归的气魄和惊天动地的壮举,成为了真正的中国古代“刺客天花板”。
  在《战国策》和《史记》中,都记载了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的故事,此四人被称为“战国四大刺客”。但纵观四人结局,皆为身死命殒。据记载:专诸用鱼腹藏剑,刺杀了吴王僚,自己也被侍卫所杀;聂政刺杀了韩国丞相侠累,并自毁容貌自杀;豫让多次刺杀赵襄子未遂,最后伏剑自杀,并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千古美名;荆轲以图穷匕见的方式刺杀秦始皇,但未能成功,最终被杀。他们的故事着实令人哀叹。
  尽管四人都未得善终,但《战国策·魏策四》对其进行了高度评价:“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同时,《战国策》以其善于叙事明理的优势,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对他们的勇敢坚毅、视死如归的品质进行了精心的塑造和刻画,让读者读起来惊心动魄、震撼极大。
  历代学者都曾关注战国刺客群体。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评价战国刺客:“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葛洪认为:“荆轲、聂政,勇敢之圣也。”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其《已亥杂诗》中追思荆轲:“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由此可见,战国刺客受到了历代文人雅客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那么,为何战国刺客能在中国历代刺客队伍中脱颖而出并为人所称道呢?这是因为:他们比历史上任何朝代的刺客都更加的“不怕死”。究其根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大乱世,政治和经济上的巨大变革,致使各国之间兼并战争频仍,社会动荡不安。这种情况造成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一些出身底层的人逐渐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这些战国刺客大多出身卑微,如专诸就是屠户出身。在乱世之中,他们往往连身家性命都得不到保障。“久旱盼甘霖”,当有机会得到上层贵族的赏识时,他们极易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因此,只要主公遇到困难,他们便不顾一切地去维护和帮助主公,以报答知遇之恩。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例如豫让最初在范氏和中行氏手下办事,但并未受到他们的重用,于是他投靠了知伯,并得到宠信。在三家灭知之后,豫让不忘旧主,多次刺杀赵襄子为知伯报仇雪恨。豫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回报知伯的知遇之恩,足见其耿耿忠心。
  纵观战国刺客,他们大多都是武艺高强、英勇无畏的忠义之士,其视死而归的精神品质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对于忠诚、勇气、血性和荣誉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说,战国刺客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刺客天花板”。

□翟凌枫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13期

  • 第2024-09-12期

  • 第2024-09-11期

  • 第2024-09-10期

  • 第2024-09-09期

  • 第2024-09-06期

  • 第2024-09-05期

  • 第2024-09-04期

  • 第2024-09-03期

  • 第2024-09-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