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艺文

《风》之探求——一位出版人对《诗经·风》的新译新说

开心参加祭祀劳作的《采蘋》

  [新译]
  问你从哪采来蘋?南山溪涧绿莹莹。
  问你从哪采得藻?沟渠池塘绿森森。
  所采蘋藻放哪里?圆箩来装方筐蓄。
  蘋藻什么炊具煮?锅鼎釜锜都用起。
  祭祀贡品哪摆放?宗庙天井设明堂。
  今天谁人做主祭?少女祭司真漂亮!
  [新说]
  你一言,我一语,唧唧喳喳。这些轻快而详细的问答,可不是闹着玩的,说的都是恭敬肃穆的祭祀事体。这忙碌的一隅,手不停、脚不歇、嘴巴也不停不歇的全是些女性。连祭台中心站的也是一个漂亮女孩。她们开心、得意,这是她们为宗庙劳作,为祭祀做辅助服务的机会,她们为此而骄傲、兴奋。
  按照那时的习俗,祭祖之礼仪上的巫者都是善于唱歌念诵的,奏乐的则多是盲人(瞽者),据说只有盲人才专注音乐的神性。还要挑选一个或者几个少女担当助祭,或扮演牺牲,承受灵咒以通天接地,载歌载舞,迎送祖灵。当然,应该是最漂亮最圣洁的女孩子,才能通灵,才配作敦睦宗族的使者,将天界诸神的意志转达人间。今天挑选的这女孩够美的了,不禁让人艳羡和赞叹……
  在古代祭祀中,求雨、求丰年,凡人要给象征雨水和谷物丰收的男神或女神配佳偶,在一些地方是少不了的礼仪程式。有典籍记载,最惨烈的奉祭牺牲,是活人真配,还多是童男童女。战国时期的西门豹故事,说的就是当年魏国邺地人为了求雨,给水神河伯配佳偶,将童男童女活活地抛向河里。
  《诗经》年代所谓十五国的祭祀,也多有神婚场面。但绝无魏国邺地以真人做牺牲的残酷惨烈景象,而是模拟、表演性的,以轻松愉快的歌舞伴随。神,以及配给神的佳偶,都是由主祭者,或者少男少女扮演的。
  给神婚配的景象无独有偶。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记述有古埃及、古巴比伦等地为神配佳偶的现象。神殿里摆放一张床,安置一个女人,就是奉献给某位神的佳偶。虚拟的神每年祭祀时来一次,女人作为神的专属配偶,永远不能与任何凡人发生关系。
  希腊的一些城市却有不同,设置男女神互相结合,例如酒神与谷物神联姻,由男女祭司分别扮演男女神的角色。在火炬熄灭后,他们在神秘的仪式中施行交媾。交媾是戏剧性的或象征性的,仪式完成,火炬复燃,便宣布天神赐福给凡人了。
  无论中外,祭祀唱诗的场景,经常表现出唱诗者心身投入融合、亦真亦幻的情调,不至沦为程式化的演艺点缀。它背后蕴含的依托,是人们渴望对天人合一的体验,颇为动人心魄,对于全场的来人都特别有诱惑力和代入感,颇能成为群体参与的驱动力和凝聚力。
  《采蘋》的问答“所采蘋藻放哪里?圆箩来装方筐蓄。蘋藻什么炊具煮?锅鼎釜锜都用起……”,用各种盛放、烹煮的器具,显出使用者参与祭祀事务的热闹和忙碌,以及对能够参与一场祭祀机会之珍视。场面每每都焕发出真情感人全场共“嗨”的兴奋,都是祭祀活动的生活气息。这首歌,与《采蘩》是一个格局,都是祭祀上唱的歌。

宋安群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18期

  • 第2024-09-13期

  • 第2024-09-12期

  • 第2024-09-11期

  • 第2024-09-10期

  • 第2024-09-09期

  • 第2024-09-06期

  • 第2024-09-05期

  • 第2024-09-04期

  • 第2024-09-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