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各类秋冬季传染病将进入高发期。而“国庆黄金周”的到来,公众假期聚会、外出旅游增多,人员流动也随之加大,公共卫生的风险也将进一步增加。为此,前几天,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一份健康提示,建议大众在国庆假期,需关注诺如病毒肠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鼠疫和人禽流感等动物源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出境游时需了解当地的登革热、疟疾、猴痘、奥罗普切热等传染病疫情风险,去非洲旅行时要特别关注当地猴痘疫情,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与此同时,为有效防止传染病疫情和突发事件的扩散蔓延,保障公众健康,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山西省“国庆”假期公共卫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作出了相关健康提示。
A 重点场所重点关注 适时接种疫苗也很重要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建议,省内各重点场所要重点关注各类传染性疾病,严防聚集性疫情。托幼机构、中小学、养老院、医院、工厂及社区等场所作为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场所,应强化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坚持公共场所清洁和预防性消毒,保持学习、工作和休息场所空气流通;学生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落实晨午(晚)检、因病因事缺课追踪制度;养老机构严格探视探访管理,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要尽早就医,隔离治疗,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
同时,建议大众积极接种疫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是接种疫苗,流感、水痘、结核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秋冬季传染病,通过接种针对性的疫苗,都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降低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建议儿童、中老年人及基础疾病者,要积极接种相关疫苗。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建议大众坚持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等良好卫生习惯,若出现发热、咳嗽、打喷嚏、腹泻、呕吐、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不建议带病工作、带病上学,要牢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B 小心“病从口入”也要加强监管
在食品安全方面,建议加强食品监管,降低食源性疾病。专家介绍,所谓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那在旅行途中,该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专家建议从三方面重点关注,首先是选择正规餐饮场所。“在旅游时,大家可能会选择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但建议各位游客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场所就餐。”要判断该餐饮场所是否正规,可以查看餐饮场所悬挂的卫生许可证,观察环境卫生等,选择食品安全量化公示牌脸谱为“笑脸”的餐饮单位就餐。其次,注意个人卫生,在进食前、如厕后,务必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双手;避免用不干净的手直接接触食物或口部;使用公筷公勺等餐具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要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美食种类繁多,但要避免贪多,不合理的膳食搭配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或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建议适量品尝当地特色美食,避免过量食用;注意膳食平衡,合理搭配蔬菜、肉类和主食;避免食用生冷、未煮熟或来源不明的食物。
另外,节假日期间聚餐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中毒时有发生。建议市场管理部门,加强节日期间对学校食堂、旅游景点、餐厅等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食品经营单位尤其是学校、托幼机构、工地等集体单位食堂,如发现食品从业人员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直至痊愈。学校、托儿机构一旦出现腹泻、发热等病例,应及时报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场监管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专业调查和处置,及时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与此同时,节日期间聚餐聚会的增加,势必带来牛羊肉和禽蛋消费的增加,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显得尤为重要。专家建议各地疾控中心要深入重点场所,加强宣教干预工作,提高从事畜禽饲养、屠宰、加工、销售人员的防病意识;公众要遵守“四不准一处理”原则,“四不准”是指“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病死畜禽及其产品”,“一处理”是指“对死亡畜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农业部门要积极加强畜禽间免疫和日常消毒管理,对死亡畜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市场管理部门要加强牛羊肉等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把源头采购关,严防未经检验的牛羊肉等产品跨区流动进入市场、流向百姓餐桌。一旦发现疫情,卫生、农牧、市场管理部门要强化人间和畜间疫情通报机制,坚持疫情处置“三同时”(即同时到达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进行疫情处理),严防畜间疫情向人间传播。
C 别疏忽“节日疾病”也要“远离”动物
专家建议,节日期间要合理膳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控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预防“节日疾病”。而对外出旅行的人群来说,假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游玩,要重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新冠、支原体感染等)的传播。建议大众出行前应准备必要的随身防护用品,例如口罩、消毒湿巾等;及早接种流感、新冠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各类疫苗;出行途中如自己或周围人群有咳嗽、喷嚏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佩戴口罩;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时及时就医诊疗。
因为秋分时节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渐下降,建议大众假期期间根据早晚天气变化及时添衣加被。外出时需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雨防寒等措施。而金秋十月正是外出露营、畅游草原的好时节,但此时蚊虫鼠蚁仍处于活跃期,需要警惕各种传染病(登革热、疟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和动物致伤疾病(狂犬病)的发生。建议大众外出时要加强自我防护,着长衣长裤,避免暴露皮肤,特别是在黄昏和清晨时分,蚊子最为活跃,可使用蚊虫驱避剂,休息时关好房间纱窗;食用火锅等食物时,注意开窗通气,谨防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旅行中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不建议带病旅行、带病聚会访友,要尽早就医。
同时,应避免近距离接触陌生宠物和野生动物,一旦被犬、猫、野生动物咬伤抓伤,应及时到指定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进行规范化处置;前往热带或亚热带虫媒传染病流行地区时,要携带驱蚊类药品或物品;户外活动尽量穿着浅色长袖长裤,并关注是否有蜱虫类附着身体或衣物表面;随身携带的食物和饮用水避免被鼠类等野生动物污染;远离不健康的病患动物;如果出现发热、皮疹、动物伤害等请及时就医。到沿海、湖泊、河流附近游玩,要重点预防溺水和动物蜇伤。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