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500-1800:西方崛起时代的中国元素》
武斌 著 广东岭南古籍出版社
本书深入研究古代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联系,探讨丝绸之路、大航海时代、商品与技术交流、中国知识传播等方面的重要主题。全书通过希罗多德、马可·波罗、传教士们等历史人物的故事,揭示了古代中国对欧洲文明的深刻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推动了西方的崛起。
公元前2世纪中叶以后,罗马人崛起,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2世纪,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大到最大版图,其领土横跨三大洲,东起美索不达米亚,西至西班牙、不列颠,南达非洲、埃及,北迄莱茵河、多瑙河一线。在将近200年中保持了帝国的霸权,形成所谓“罗马和平”时期。
大陆两端,汉朝和罗马帝国,东西方两大文明交相辉映,它们分别代表着当时世界文明的最辉煌成就。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历史研究》一书中进行文明比较研究时提出世界文明发展的两种主要模式,即希腊模式与中国模式。在他看来,古罗马文明是希腊模式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希腊文明亦可称为希腊-罗马文明,而中国的秦汉王朝则是中国模式的开始。
汉朝和罗马帝国两大文明之间由于双方距离遥远,还难以进行直接的交流。但商贸的往来,已经作为间接的渠道在两大帝国之间建立起联系和沟通渠道。罗马帝国在很长时期中是丝绸之路的西端终点,是西运的中国丝绸的主要消费国之一。通过大量精美的中国丝绸和贩运丝绸的商旅,罗马人逐渐得知东方的产丝国家;中国人也间接地知道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可与华夏神州相媲美的大帝国。汉代中国人把罗马当作泰西之国,公元初期的罗马作家也把那个“丝国”赛里斯当作亚细亚极东的国家。东方与西方,中国与罗马在欧亚大陆两端遥遥相望,并且通过丝绸之路和西运的丝绸,建立起早期的贸易关系和文化联系。
在很长时间内,波斯人垄断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在罗马人对丝绸还一无所知的时候,波斯人已经将丝绸广泛用于他们的生活中,其中就包括在卡莱战役中大显神威的丝绸军旗。
在卡莱战役之后不久,罗马人熟悉了这种风情万种的织物。经过波斯人的中介,通过丝绸之路西运的丝绸远达罗马。中国丝绸的大量输入,给罗马世界带来的影响难以估量。丝绸在罗马的风行,正好适应了罗马帝国席卷全社会的奢靡之风。2世纪中叶的鼎盛时期,大约有7500万人生活在罗马的统治下,占全球人口总数的1/4。庞大的帝国,富庶的经济,使罗马社会生活充满了繁荣、浮华和奢靡的气氛。在这一时期,中国丝绸开始流行于罗马帝国,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精致的丝绸不仅迎合了罗马社会对奢侈和时尚的追求,还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盛行的挥霍和浮华风气。在这种追求高雅和虚荣的社会氛围中,丝绸迅速获得了极高的人气,并在古罗马社会中迅速流行开来。
当时罗马人只知道丝绸来自遥远的赛里斯,至于它在哪,那里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就只有一些荒诞不经或道听途说的想象和传闻。这就更增添了丝绸的神秘感。在人们心中,丝绸似乎充满了神奇东方的内涵。几乎所有文化都有对于异国情调的想象与向往,当这种想象被寄托在一个具体的事物中时,这个事物就被赋予了超出自身的特殊文化价值。丝绸在罗马便是如此,丝绸成了罗马人对于异邦想象的文化载体。那些激励骆驼队穿越沙漠和大碛,或是驱使商船漂洋过海的动力,也源于这一点:对于美好的外来事物的无尽渴望。
丝绸不仅改变了时尚观念,还赋予了一种新的审美理想。在这种审美里,时尚、豪华与享受紧密相连。因此,丝绸和相关织品很快在罗马社会中流行起来,成为一个文化和时尚的交汇点,影响了罗马人的着装习惯,甚至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
中国丝绸的流行令罗马人对遥远的东方充满向往,然而由于安息帝国对丝绸之路贸易的垄断,罗马人走向东方的通道被阻断。为了冲破安息帝国的阻隔,罗马人从海陆两路探索绕开安息帝国直达中国的通道。《魏略·西戎传》记载:“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海而南,与交趾七郡外夷比。又有水道通益州、永昌。”这里涉及丝绸之路的三条主干线,即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以及西南丝绸之路,第三条即由海路抵达印度,然后“通益州永昌”。
在陆路,罗马人从里海直至西伯利亚南部而达天山北部,从那里的游牧部落取得中国丝货。有的人可能还进入中国内地。《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永元十二年(100)“于是远国蒙奇、兜勒皆来归服,遣使贡献”。《后汉书·和帝纪》也记载了这件事:“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二国遣使内附,赐其王金印紫绶。”有学者认为蒙奇即Macedonia,即“马其顿”的音译,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兜勒为地中海东岸城市推罗的音译,为罗马帝国东方行省的重要港口城市,在今黎巴嫩提尔城。
与《后汉书》的这则记载相呼应,托勒密在《地理学指南》中援引罗马地理学家马利努斯的说法,记载了罗马商人到洛阳进行丝绸贸易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