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健康

小心你的骨头悄悄变“脆”!

  说到“骨质疏松”,很多人认为这是老年病,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得,但在刚刚过去的10月20日——第28个世界骨质疏松日,不少相关专家都表示:骨质疏松在逐渐年轻化,已不再是老年人专属。
  专家为什么会这么说?又该如何提早预防骨质疏松症?山西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A 以为是“老年病”但已有中青年中招
  “以前以为这种病只有老年人才会得,但没想到年轻人也有。”说话的是今年35岁的省城市民张女士,几年前,她的孩子还没有满月,但她某天突然感到腰背部有针刺般的剧痛,躺下休息也不能缓解。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张女士,她的骨密度值很低,属于严重的骨质疏松。“后来经过很长时间的治疗、补钙,情况才好了一些。”张女士说,但到现在为止,她依然会坚持吃一些口服钙,并且每年都会去查骨密度。
  “这早就不是老人病了。”54岁的刘女士对此也是深有感触。她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自己这两年光是“听说”因骨质疏松而受伤的情况,就有好几例。“有的是撞了下桌子,小腿骨折的;还有一个是摔了一下就起不来的,都是我这么大的年纪,也都是身边的人,所以就自觉去查了个骨密度,还好,医生说多晒晒太阳、吃上钙片就行了。”
  那么,骨质疏松真的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吗?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张红霞表示,骨质疏松是一个老龄化的疾病,确实年龄大的人容易得,但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得,所以不能称为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患有骨质疏松。
  张红霞说,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下降和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如果把骨骼比作银行,30岁左右是人体的资产顶峰,50岁以后则会断崖式下降。如果不早早在银行里存足够的钱,随着年龄增长,骨骼的“负债”则会更多,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养老金”。而据调查显示,在50岁以上人群中,每3名女性中就有一人会经历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每4名男性中就会有一人“中招”。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预测,到2050年,全球女性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将增加240%,而男性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将增加310%。
  
B 疾病信号不明显 有些情况要警惕
  张红霞介绍,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直线增高,骨质疏松症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一方面骨质疏松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另一方面人们的认识却普遍模糊,没引起重视,总觉得骨质疏松离自己很远,不像心血管病和癌症那样可怕。因此,张红霞提醒大家一定要对骨质疏松重视起来。
  “骨质疏松症疾病信号不明显,很多人往往是骨折后到医院就诊,才发现自己患上了骨质疏松症。”正常情况下,骨的新陈代谢是通过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破骨细胞分解吸收旧骨来完成。人的一生中,骨的形成和吸收呈动态平衡。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骨的形成大于吸收,在35岁左右,达到骨量的最高值;此后,骨骼吸收大于形成,使骨密度越来越低,当骨密度低于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在女性中较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也较男性早。
  但这一疾病并非完全无迹可寻,张红霞提示,当身体出现某些异常时,要考虑是骨质疏松症释放的信号。“首先是疼痛。”骨质疏松的疼痛和一般的疼痛有所不同,腰背部、脖子等部位常常会出现肌肉酸痛、疲劳感。其次,骨质疏松会造成身高缩短,尤其躯干的高度会变短。如果发现自己的身高变矮超3厘米,那就要警惕是否有骨质疏松问题。另外,骨质疏松容易导致反复骨折,如果造成骨折的力量不是特别大,就要考虑是否患上了骨质疏松。两侧肢体或躯干骨骼有明显的肿块,或出现畸形等不对称情况,提示骨骼可能出现了病变。
  “还有就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去检查骨密度。”张红霞说,她有不少患者是因糖尿病入院治疗的,但往往在检查骨密度的时候,就会有骨质疏松的情况。所以,如果存在下面几种情况,建议早期筛查骨密度:腰背酸痛、身高变矮;体型消瘦;轻微外力损伤骨折;绝经年龄早于40岁;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维生素D缺乏(小于10ng/ml)。
  
C 骨质疏松是病 治疗不能只靠补钙
  得了骨质疏松后,可能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这种病并不需要治疗,顶多吃点儿钙片就好。
  但事实并非如此。张红霞解释说,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年龄。人体的骨密度通常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但年纪大不代表就一定得骨质疏松,二者没有绝对的相关性。
  此外,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还包括激素水平、饮食习惯、运动、药物、烟酒史等。
  “防晒做得太好的人,普遍容易缺乏维生素D,而维生素D是人体骨骼健康的基础。”张红霞说,而人体维生素D的获得80%-90%来源于晒太阳,所以防晒做得越好,皮肤接受的紫外线就越少,合成的维生素D自然就越少。加上现代不少年轻人尤其是女性以瘦为美,肉类等蛋白质摄入不足及以“咖啡续命”情况,都可能加重骨量的流失,让骨质疏松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那是不是只要补钙就没事了?
  对此,张红霞表示,对于已经出现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建议遵医嘱进行治疗。但对普通大众来说,了解骨质疏松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早期预防是延缓骨质疏松的最佳办法,确诊后的治疗只能减缓骨量的丢失,降低丢失速率,并不能完全补充丢失量。”张红霞说。
  骨质疏松的预防主要包括:健康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补充营养。需要人们调整生活方式,规避风险因素,不挑食、不节食,做到均衡饮食,并加强运动,同时,服用如钙剂、维生素D的骨骼健康基本补充剂。
  另外,张红霞建议,在补钙时要注意科学,不要盲目乱补。我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成人每日钙的摄入推荐量是800毫克,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的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毫克,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补钙量遵医嘱。
  补钙期间,可定期检测血钙量和尿钙量,以便掌握用量。“补钙的最佳时间是在每天临睡前,不仅可以为夜间的钙调节提供钙源,阻断体内动用骨钙,同时有助于睡眠。”她说。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0-21期

  • 第2024-10-18期

  • 第2024-10-17期

  • 第2024-10-16期

  • 第2024-10-15期

  • 第2024-10-14期

  • 第2024-10-11期

  • 第2024-10-10期

  • 第2024-10-09期

  • 第2024-10-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