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历史悠久,是炎帝初国、荀子故里;这里风景优美,山清水秀、四季如画;这里民风淳朴,人文厚重、钟灵毓秀;这里区位优越,西控平阳、东扼上党,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因居霍山太岳山之阳,又被称为“岳阳”,如今名为安泽。
近年来,安泽以建设特色文化县、发展旅游重点县为目标,以提高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实力为落脚点,结合全县文化资源禀赋,充分挖掘人文、自然、生态等方面的优势,持续深化拓展“一核两翼”发展思路,统筹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全县域、全链条、全要素高质量发展,大力打造红色旅游、研学实践、文旅康养、农旅观光四大旅游板块。将沁河沿线景点“穿珠成串”,将沿线66个村和16个景点穿珠成串,实现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狠抓旅游项目规划和景区景点建设,大力开拓客源市场,不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旅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名片1 荀子故里 访古问今
荀子的根在山西安泽,千百年来,他的思想由安泽走向世界,并已经深入到炎黄子孙心里。如今,行走在荀子故里安泽,随处都能感受到这里古香古色的传统文化氛围、人们身上洋溢的坦然和自信,以及后世对这位圣人的敬仰之情。
走进后圣故里 领悟传统文化真谛
“天生万物,人为灵长。筚路蓝缕,日月之光。山川秀丽,父母之邦。敬业乐群,责任担当。人生在世,自幼及长。父母呵护,就教师长。同学友朋,亲戚乡党。为人子弟,恩情难忘。借此礼仪,成人之光……”日前,一场严格遵循古礼的“成人礼”仪式在安泽的荀子文化园举办,当隆重的礼乐声响起,即将成年的男子和女子入场,在司仪的引导下,男子三次加冠,女子三次加笄,以示告别少年,步入成年,场面严肃而庄重。如今,这样的传统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安泽人,影响着来此的游客。
走入荀子文化园,但见景区大门由四座亭楼组成,以战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巍峨耸立。千阶石梯通连各处楼阁宫院,在山腰的大殿中,设有荀子、孔子、老子、墨子等历史文化名人塑像,汉白玉塑造的荀子,依案席地而坐,再现了其讲学的盛景及风采。荀子门下弟子众多,如秦国政治家李斯、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历算学家张苍,以及著名的大经学家毛亨等杰出人物。他们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进取理念,各自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经济发展、社会前行的佼佼者。
山丘之巅,矗立一石像。一老者手持书卷,凝视远方,胸有成竹,气定神闲——这便是后圣荀子的雕像。石像身高19.67米,底座8米见方,寓意着安泽县1967平方公里土地和八万人民、八方来客对荀子的敬仰之情。
荀子,名况,生于战国晚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称为“荀卿”。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他继承孔、孟之余绪,开儒家一风,集诸子百家之大成,开创了独树一帜的“荀子学说”。后世留存有经典著作《荀子》一书,共32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均出自于荀子之口,“其礼法兼用”“以政裕民”“强本节用”等诸多治国理论及“学不可以已”的教育思想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就断言:“两千年之政,秦政也;两千年之学,荀学也。”
荀子传世作品有32篇,名言名句甚为精道。在其著名的“劝学篇”中,“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等语句,甚为大众所喜爱并广为流传。园区内的文化广场上,耸立着32根直径1米、高4.2米状如竹简的石柱,柱子上均篆刻32篇荀子名作中的名言,以彰显其主旨及含义。站立于此,好似穿越般地来到几千年前的知识之林,劝学之道,教化之言,德善之为,让游客流连欣赏,肃然起敬,从中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真谛。
荀子文化、荀子思想对安泽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安泽民风淳朴,百姓幸福安康,2021年12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安泽县荣获“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并被授予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这是安泽县自2017年首次问鼎“长安杯”以来,再次获得此项殊荣。“长安杯”,取“长治久安”之意,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奖,是综治领域的最高荣誉,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社会管理水平、和谐社会建设成果等。获得参评资格的城市,必须连续三届(每4年为一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单位)”。也就意味着,要连续12年作为先进集体才有资格拿到一届“长安杯”奖。至今,安泽是山西唯一一个获得过两届“长安杯”的县。
名片2 太岳山上 寻迹红色
“红色”是安泽不可或缺的主色调之一。走进安泽,听着战火年代振奋人心的革命传奇,追寻太岳山上的那些红色足迹,将红色精神薪火相传,这,便是后人最独特的缅怀方式。
追寻红色印记 重温太岳革命精神
从1942年到1944年,这段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安泽县共2107人参军,先后有1300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幕幕保家卫国、争取独立的壮举,用鲜血和生命孕育了伟大的太岳精神。两年时间里,太岳革命根据地全面发展和壮大,人口由112万发展到200万,面积由1.95万平方公里发展到3.23万平方公里,专署由3个发展到5个,县由21个发展到38个,区由91个发展到134个,行政村由1560个发展到2245个,成为抗日根据地建设的典范。
走进安泽县良马镇小李村,红色记忆扑面而来。沁源围困战、韩略伏击战、抢夺赵城金藏、柳寨伏击战、关圣岭战斗等一系列著名战役的决策指挥中心,正是驻扎在这个村落的总共400多平方米、20余间房屋内。
经典电视剧《亮剑》故事里的战斗主体——“386旅”,即主角李云龙所在的新一团原型,便是太岳军区的下属部队,特别是其中消灭日本观摩团的战斗,指的就是“韩略伏击战”。
在位于小李村的太岳区委党校,八路军研究会太岳分会研究员李启洲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渊源。1949年9月1日,太原市委党校、太行区委党校、太岳区委党校合并为山西省委党校,安泽县太岳区党委党校是山西省委党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委党校的前身之一。在太岳军区司令部桑曲旧址展厅里,采访团跟随讲解员,仰望着老一辈革命家的画像,聆听着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革命故事,不由得肃然起敬。
至今,在安泽,这样的红色革命遗址共有18处,见证了那段艰难困苦、军民一心、奋勇抗战的烽火岁月。其中,太岳革命根据地旧址9处,红色旅游景点包括太岳行署旧址、太岳行政干校旧址、太岳新华印刷厂旧址、太岳新华日报编辑部、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太岳政治部、太岳兵工厂旧址、太岳新华书店以及王光烈士陵园等。正是因此,安泽被称为“太岳山上小延安”。
近年来,安泽县委、县政府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坚决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对安泽县的革命文物进行了一系列保护、利用、开发,重点修复太岳行署、太岳区党委、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军区政治部等旧址。
与此同时,位于安泽县良马镇小李村、桑曲村、杜村的太岳革命根据地旧址,以其典型性、完整性,成为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培训基地、廉政教育基地,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入选山西省首批红色文化遗址名录,当地民宿被山西省文旅厅评为首届“最美太行人家最佳宜居民宿”,同时,是中组部公布的“中国红色美丽乡村”、农业农村部第11批“乡村示范”村,被山西省教育厅公布为“第二批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安泽县太岳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自成立以来,已接待红色教育培训及研学人员超5万人。
如今,红色旅游成为安泽的特色产业,当地政府积极推进旅游线路改扩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建设,推出“红色旅游+研学”等特色产品,努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乡村振兴特色旅游地。“红色引领、产业融合、旅游兴旺”的发展新格局已逐步形成。
名片3 沁河之畔 遇见自然
绿色是安泽的底色,生态是安泽的名片。安泽沁河沿线,绿树成荫,花繁锦绣,白鹭野鸭苍鹭畅游。走近这沁河之畔,每个季节皆有如画的自然美景。
漫步乡野田园 邂逅生态康养秘境
安泽县田家庄太岳人家康养项目,是安泽县在其县城北翼重点打造的乡村休闲康养区。错落有致、造型多变的民宿建筑,花香遍野、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既留存古村落的原始血脉,又有着现代设计的室内空间,远离城市的车鸣喧嚣,满耳鸟叫蝉鸣、鸡鸣犬吠,满眼柳绿花红、青山绿水……
田家庄这个距离安泽高速口仅3公里、距离安泽县城仅7公里的自然村,原本是一个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传统村落,沁河在不远处穿村而过,整个村子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古色古香。此前,由于村内年轻人基本已外出,常年在村子里居住的仅有十余人,且大多为老年人,村子里的院子和窑洞大多都荒废着。其后,安泽县委、县政府在青山绿水间打出“生态康养”牌,统筹谋划北翼建设,在充分考虑田家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最终决定实施太岳人家康养项目。将村集体和老百姓手中闲置的院子和宅基地租回后统一开发,并聘请专业工团队,对景观、房屋、道路、配套设施等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建设,整体风格在保留北方农村特点的基础上,融入一些时尚元素,既符合现代人养生康养的需求,亦可满足休闲度假的体验。
目前,这一康养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住宿、餐饮、图书室、儿童娱乐、咖啡厅、购物等功能一应俱全。城市里的人们可以暂时放下快节奏的生活压力,远离嘈杂喧嚣的环境,来此心无旁骛地享受闲暇时光,村子里的老百姓也可以收租金、挣薪金、分红金,真正获取乡村休闲康养产业的收益。这一项目的落地,已经成为安泽“农林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一个典范,在推进村集体和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安泽县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
像田家庄这样的生态康养之地,在安泽并非独一处。距田家庄3公里左右的飞岭村,是另一处湖光山色、诗情画意所在。在这里,以《诗经·秦风·蒹葭》为名的民宿——蒹葭乡居早已名声在外,并被认定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这处定位于“理想田园生活”的民宿,集自然、生态、休闲、艺术于一体,扶苏、蓼蓝、卷耳、木槿、甘棠……每一处院落的名字都出自《诗经》,古典而唯美。这里,有不加修饰的自由自在,有亲近泥土互敬互重的乡土人文,更有人与人最纯粹、最炙热的情感交流。
飞岭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当地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将其打造为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试验田。如今,这座村落同样形成了乡村旅游、大棚果蔬、连翘叶茶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新路子,带动更多老百姓吃上“旅游饭”,实现了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共致富。
如今的安泽,借助天然的生态资源,在文旅康养领域深耕细作,持续推动形成“文旅+康养+民宿”的新文旅业态,不断探索乡村振兴联农带农新模式,树立安泽民宿的崭新形象,将安泽文旅融合、文旅+乡村振兴融合推向更高层次、更广区域。
山西晚报记者 张珍
01、07-09山西晚报记者胡续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