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往事

留在记忆中的202微波站

  •   尽管已经时过境迁,但60年代过来的人们还对此留有记忆。在吕梁山麓的新绛县北张镇,有一个沐浴沟,在这里有一个不为人知的202微波站,它就像一个谜,隐藏在崇山峻岭之巅、悬崖绝壁之上,更是一个童话,峰顶的微波天线、微波机房凹陷掩埋在巨厚岩体之中,讲述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从空中俯瞰山的全貌,仿佛有一盘石磨压在那山峰上,不仔细观察你是发现不了微波站的踪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微波站才慢慢被揭开神秘的面纱,原来它承担着运城地区微波信号的传输,是电视、电话、电报、传真的中枢神经。
      202微波站是历史的产物
      上世纪60年代,卫星定位插转完全是一个新名词,没什么人说过,也没听说过,当时是党和国家根据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需要而建,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通信意义。
      那时国内经过三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国际国内形势也十分复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制裁,我国的东面和南面,被美国军事势力重重包围,第七舰队公然进入我台湾海峡,胁迫我周边国家签订条约,结成反华联盟,并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对我国东南部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围圈。我国北部和西部又面临前苏联陈兵百万的巨大压力,同时前苏联还策动新疆分裂分子举行武装叛乱,两国长达7300公里的边境线上,出现了空前的紧张局势。当时三线建设决策不仅凝聚了当时的国家决策者应对复杂战略形势的考量和筹划,而且还和祖国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国家安全有着深层的关联。急需要摆脱西部和北部的压力,建立自己的微波网络体系。
      202微波站发挥效用1971年,当202干线上所有微波站全部竣工后,迎来了第一批工作人员,他们有的是大学毕业生,但大多是部队退役的老兵,都是搞通信的精英。当时有两位从北京一所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这荒山野岭,他们的愿望很单纯,祖国需要就是他们的志愿,为报效祖国迈上了艰苦奋斗的历史征途。他们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住在山上,缺吃少穿不说,一到晚上,野狼常常来到门口嚎叫,吓得他们大气不敢出一声。就这样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开通了北京至上海、广州、福州的微波通信业务,在202微波站枯燥又艰苦的环境中,保障了刚刚开通的通信业务畅通无阻。当时第一代微波、载波设备全是国产的模拟型机,自动倒换功能很差,有时候还需要人工去抢通,但这都没有影响大家的工作热情。
      上世纪70年代,在全县城乡电视机、电话还是凤毛麟角时,这里就有电视机了,至今本地好多百姓仍清晰记得202微波站上的电视节目。1976年9月18日,毛泽东主席逝世追悼会的实况,很多百姓来到这里,第一次看到了电视。
      202微波站退出历史舞台
      后来微波站的工作人员陆续离开了这片电波之地,机房因为需要也搬迁到了距离县城不远的席村,但通往202微波站的山路仍被本地百姓称为“战备路”。
      2000年以后,微波站入编运城网通。沐浴沟的一些村民则搬迁至“战备路”的北张镇西片农田水利灌溉区。
      前不久,当我来到202微波站时看到,山水的冲刷使那条“战备路”已被修成了宽阔的柏油路。围着院墙的院落已人去院空,曾经的机房孤独地屹立在马首山上,无声地诉说着居功至伟的历史岁月。当微波站让现代文明走进千家万户时,谁又能复原和演绎曾经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呢?

    梁冬(新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0-29期

    • 第2024-10-28期

    • 第2024-10-25期

    • 第2024-10-24期

    • 第2024-10-23期

    • 第2024-10-22期

    • 第2024-10-21期

    • 第2024-10-18期

    • 第2024-10-17期

    • 第2024-10-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