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现代人就想泡温泉,正所谓“泡一个温泉澡,等于穿上大棉袄”。洗热水澡比较困难的古代,人们更喜欢“泡温泉”,北宋大文豪苏轼堪称“温泉”超级代言人。
绍圣元年(1094年)农历十月十二,57岁的苏轼抵达惠州第11天清晨,便携儿子苏过直奔鹅城远郊白水山,白水佛迹院住持尽地主之谊,招待东坡一行泡温泉浴。浴罢,苏轼应僧众的请求,提笔留下一首《咏汤泉·在白水》:“积水焚大槐,蓄油灾武库……郁攸火山烈,觱沸汤泉注……”该汤泉诗,从洪荒时代的神话,到前朝皇帝艳史;从地理博物的卓识,到阴阳易卦的奥秘;从灵异感应的气数,再到汤泉保健与脱毛的世俗,乃至于槛泉之水芹菜可采的雅趣,捭阖古今千秋事,信手拈来汗青典故,当场韵化成诗,口吐玑珠,咏泉、怀古、抒情、感叹和调侃,一个不少,令人叹服。不过,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他三游“岭南第一泉”惠州汤泉九龙瀑布,留下脍炙人口的“汤泉吐艳镜光开、白水飞虹带雨来”“一洗胸中九云梦,解衣浴此无垢人”等金句。
苏轼一生酷爱泡温泉,南宋胡仔《苕溪鱼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六“东坡一”谓:“东坡所记汤泉,秦州之骆谷等八处”,且对温泉的“药浴”功能作了高度慨括。元丰七年(1084年),49岁的苏轼贬任汝州团练副使就为该市温泉镇代言,作《汤泉七记》:“温泉七其一,盖此地也,且沐浴可疗疮疾。前人引水行数步为浴池,珉甃甚洁,规模颇宏……”。
我国是世界温泉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温泉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传说中温泉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浮丘与轩辕”时代,北宋元符进士夏津县令凌唐佐《黄山汤泉》云:“一道出遥岑,潺湲古到今。雪天声泻玉,月夜影摇金。岁旱施功大,民疴被泽深。浮丘与轩帝,仙迹可追寻”,传说轩辕帝曾在黄山汤泉浸泉七日皱纹消除、返老还童。
当然,历史上温泉较大规模的利用,起源于秦汉而盛于唐。“华清池”是有文字记载开发利用最早的温泉,素有“天下第一温泉”之称,西周称“星辰汤”,周幽王曾在此建“骊宫”,秦始皇时改名“骊山汤”“神女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阳春之月,遂适骊山,观温泉”作《温泉赋》:“览中域之珍怪兮,无斯水之神灵。控汤谷于瀛洲兮,濯日月乎中营……帝育蒸人,懿厥成兮。六气淫错,有疾疠兮。温泉汨焉,以流秽兮。蠲除苛慝,服中正兮”。
贞观十八年(644年),李世民在骊山温泉营建“汤泉宫”(即今日华清池),四年后的贞观二十二年竣工,李世民亲笔御书《温泉铭》:“朕以忧劳积虑,风疾屡婴,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华清池名扬中外还得益于历史上著名的话题王李隆基及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背书”,李隆基不仅扩建并纳汤池于其中、改名“华清池”,而且每年冬天携杨贵妃来此游宴、沐浴,白居易直接背书:“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封建帝王不吝赞美温泉神奇功效并予以神圣化,使得古代典籍提及温泉,多夸张地形容温泉“疗治百病”。北魏科学家郦道元地理专著《水经注》记载的温泉达31个,并将温泉按温度由低至高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暖、热、炎热特甚、炎热倍甚和炎热奇毒。其中炎热特甚的温泉,可将动物的毛烫掉;炎热倍甚的温泉能烫伤人的足部;炎热奇毒的泉水可煮熟稻米等,他还对各温泉的特点进行详细叙述:“鲁山皇女汤,可熟米,饮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多么自在,四十日后,身中百病愈”;“大融山石出温汤,疗治百病”、“温水出太一山,其水沸涌如汤。杜彦回曰,可治百病,水清则病愈,世浊则无验”,而北京小汤山的“温泉”,水温则在40至76摄氏度之间,水中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总矿化度每升大于800毫克,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故而,每年冬季,小汤山“温泉”就成了京城人士的“洗澡盆”。
至唐宋时期,温泉逐渐平民化,温泉文化也得以空前繁荣,唐诗宋词里的温泉都赋予诗意和想象,成为人们尤其是文人墨客心中的养生圣地。诗仙李白将温泉比喻为碧玉,“何如碧玉温泉水,绝胜华清礜石池”,诗圣杜甫更是赞美其“仁智”:“温泉有仁智,耆老荐东行”,唐开元时宰相、诗人张九龄更是把温泉誉为“仙府”:“浴日温泉复在兹,群仙洞府那相及”。宋代文化名人苏轼、陆游、秦观、范成大等不仅喜欢泡温泉,还视温泉为休闲胜地,纷纷前往温泉咏诗作画、抒发感情。
到了明清时期,温泉文化基本普及到全国各区域,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水部第五卷˙水之二》云:“下有硫黄,即令水热,犹有硫黄臭。硫黄主诸疮,故水亦宜然。当其热处,可猪羊、熟鸡子也。”人们总以为温泉是一种由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但在学术上的温泉定义分多钟,一般以化学组成、地质、物理性质、温度等加以分类。无论以什么类别来区分,“温泉”皆可称“药浴”。
随着温泉文化变迁,养生化、景观化、场景化、生态化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温泉不仅含有丰富的锂、钙、钾、氡、偏硅酸、溴、锶和钡等微量元素,且具备旅游、观赏、人文、生态等诸多要素,成为复合性健康度假目的地,正所谓“遥赴他山身欲远,不如此处泡温泉”。
□赵柒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