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诗坛有一种在场写作,可谓现实主义创作的一种姿态。这种在场写作,多为现在进行时,我在多年创作和向优秀诗人学习与借鉴中,体会到不可拘泥于“第一现场”,只作浮光掠影式的表述;不仅身临其境,更须“心临其境”,唤起深切的个性体验,并运用想象、意象等诗性手段进行审美表达。
百年新诗史上的经典之作给我们以昭示。以诗坛泰斗艾青为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艾青目睹国土沦丧百姓流离失所的惨景,于1937年12月底一个雪天,以雪为大意象,选择一系列真切的细节,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民族危难时期的悲歌,诗人呼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末尾写道:“中国,我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吗?”艾青胸怀民族大义,内心感受与祖国命运紧紧连在一起,这首诗也成为诗人的传世之作。我同样仰慕当代诗人昌耀,他在遭受迫害流徙途中,1962年8月的一天,站在峨日朵雪峰一侧的峭壁,望见一轮旭日跃上苍茫无际的山海,有感而发写下《峨日朵雪峰之侧》。末尾这些句子,“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那种身处劫难而自我救赎渴望新生的精神状态,给读者心灵巨大的冲击力。
两位大诗人笔下所写,都超越了“第一现场”,以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和极富诗性的语言呈现,具有强大的带入感,必然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并散发恒久的思想和艺术光芒。
在我数十年的创作历程中,在场写作行吟诗占有相当份额。感受最深的,是在四川建川博物馆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和在山西左权县十字岭参观采风时,一腔家国情怀和内心积淀的思考被触动,“心临其境”神驰遐想,化作两首较为满意的诗。
2016年10月,我们兄弟姐妹一行去四川为叔父90寿辰祝寿,并在成都及周边旅游。驻足于建川博物馆抗战老兵手印广场,我被一排排烙着火焰般手印的透明展板而震惊,当天在日记上简记一笔:“在抗战老兵手印广场,找到叔父梁富文的手印,伸出自己的手掌叠合,仿佛触及当年烽火岁月,热浪传递而至。可成诗一首。”在川期间,少年从军的叔父讲述投身抗日烽火的故事,深化了我在老兵手印广场的感受,仿佛身心进入那个年代,好词好句纷纷涌出落在纸上,不只是情景再现,还须观照现实贴近灵魂,一首《国魂浩荡——写在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很快完成,第三节为:
“我伸出手掌,与那枚手印贴在一起/岁月的烽烟叩动我的灵魂。/假如我生逢其时/敢不敢迎着侵略者的炮火/肩负起民族的危难与兴亡?/我感觉前辈的热血激荡着我的脉跳。”
末节写道:“收藏手印就是收藏历史之印/……收藏不息的国魂浩荡,不朽的信仰之光。”从而主题得到了升华。这首诗2018年获评首届全国绿风诗歌奖,2021年国庆节入选四川广播电视台大型情景诗演诵《聆听新中国》节目,产生热烈反响。
左权县原为辽县,位于太行山中段,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前线总指挥部所在地。2018年夏秋之交,我随山西诗词学会采风团又一次拥抱这片热土,首次登上左权将军殉难的十字岭。叔父当年跟随八路军总部转移,在十字岭对面的山坡突围,亲历了左权将军悲壮殉国和军民追悼活动,因此十字岭在我心目中多了几分高巍,所写《英魂不朽——写在十字岭左权将军殉难处》也多了几分深重。那天我在十字岭左权铜像前,向采风团转述叔父亲历的故事。“我是捧着两颗心来的呵,一个/诗人的景仰,一个老八路的心愿”。诗中如是表达:“望蓝天祥云朵朵,林涛起伏/大地铺展开和平岁月的安宁;/将军碑前,瞻仰者似乎触手可及/但请丈量:心距英魂多远。/前方还有形形色色的十字岭呵/那起伏的危机、阻障,需要突围;/还有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山头/转型、科技,需要攻坚……”
这首诗不仅触动灵魂,而且注入了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现实思考。
□梁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