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曾国藩家书》。曾国藩的家书,写满了各种家庭琐事、个人感悟。比如今天见了哪些朋友,在哪里吃的饭,租的房子每月租金多少,今天去剃了个头,练了多少字等,诸如此类。
“信来,须将本房及各亲戚家附载详明,堂上各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这是《曾国藩家书》收藏的一封书信,是曾国藩写给父母的,请父母回信时尽量详细些,哪怕是鸡毛蒜皮的事也可以,越烦琐越好。越烦琐越有见字如面的感觉,越能解思乡之苦。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父亲。高中毕业我到异地念书,一年回一次家,平时就靠书信联系。那时,父亲每星期都要给我来封信,信纸就地取材,铅笔钢笔都写过。每封信都很长,从庄稼说到家畜,从村头说到村尾,有说不完的话。我当时感觉父母很啰嗦,回信也很简单,只报喜不报忧,有事说事,无事就报平安。后来,父亲写信来说我,叫我多说说学校的事,管它是否有趣,都可以讲给他们听,越详细越好。从那时起,我懂得了在老家的父母,他们时时刻刻牵挂着我,虽然从未说过想我的话,想从日常的点点滴滴里尽可能地多了解我的生活,慰藉思念之苦。
于是,我也开始把信写长了,书信看起来像是记流水账,也不管修辞与章法,想写什么就尽情地写,就像回到家和父母拉话一样。懂得了父母心意后,再看他们的信,越看越欢喜,越读越过瘾,尽管天各一方,也感觉近在咫尺。
参加工作后,我所有的家书一直保存着。闲下来时,常常读读那些书信,回忆起点点滴滴的美好。也常常回老家陪父母,没有高大上的话语,尽是说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们在彼此的唠叨里,一点点享受着岁月静好。
每天晚上接高中的女儿放学,一路她总喜欢讲不停。我一点也不感到厌烦,巴不得她讲得越琐碎越好,感觉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父亲。其实,生活中的烦琐,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赵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