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
郝姓来源有三:
1.出自子姓。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所载,殷商王帝乙在位时,将其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省太原市),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
2.出自郝骨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后简郝骨氏为郝姓。
3.出自他族改姓。如上党、卢水、汾州郝姓出自匈奴;辽西郝姓出自东汉时乌桓人;唐时南蛮有郝姓;西夏人中有郝姓;元时都噜别族为郝姓;今土家、满、蒙、回、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郝姓主要出自子姓,为商王帝乙之后。相传帝喾(高辛氏)妃子简狄吞食燕卵而生契,故为子(古称卵为子)姓。帝尧封其于商,为商之始祖。后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商族后来不断壮大,至契的十四世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殷商的第二十七代君王为帝乙,他将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被周所灭,其后子孙以封邑为氏,称郝氏。他们尊帝乙为郝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始于商末太原郝乡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秦汉之际,郝姓人已逐渐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陕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内繁衍播迁。晋末,由于官职调迁,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润州丹扬(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小丹阳),传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阳徙至安陆(今属湖北)。两晋南北朝时,虽社会动荡,但居山西之郝姓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战乱而迁山东者,河南之郝姓有迁安徽者。隋唐之际,社会安定,郝姓在陕西京兆一带繁衍壮大,并形成郝姓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并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灭亡后,郝姓有南迁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汾阳)的著名画家郝章为避战乱,兵火后迁居阆州(今四川阆中)并落籍当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较他姓要晚,规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际,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现了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时,灾疫不断,农民起义军四起,后互相攻伐,导致中原、华东、华中人口锐减,明初洪武年间,郝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北京、山东、天津等地。明清之际,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渐广,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载入史册的郝姓人物;同时在东北的辽宁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点。清代时,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随走西口的风潮,有迁内蒙、甘肃者;而居于福建的郝姓则有渡海赴台,进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如今,郝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为多,这三省的郝姓约占全国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
宗族特征
1.郝姓多文人雅士,仕宦者亦多文官。
2.郝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北,作为一个得姓三千余年的姓氏,历经如此长时间的风风雨雨,仍立足北方,诚为罕见。
3.堂号含意隽永,意味深长。如晒书堂出自郝隆晒腹的典故,寓意学问精深,满腹经伦。
4.字行辈分排列有序。据民国残本《郝氏家谱》,河北藁城郝姓一支字行派语为:“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大槐树寻根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为恢复生产、充实国力、发展经济,使人口均衡,明朝政府于洪武初年制定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开始了迁民戍边的非常之举——洪洞大槐树移民。移民活动历时近50年之久,达到1230个姓氏、150万移民之众,龙姓为洪洞大槐树重要的移民姓氏之一。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郝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郝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八号供橱。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资料来源: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延伸阅读
鸿雁传书的郝经
郝经(1223-1275),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人,金元时期的著名大儒。金朝灭亡后,郝经迁居河北,做了守军统帅张柔和贾辅延的私塾教师,结识了金朝遗老元好问和理学大师赵复,并师从赵复,研学了程朱理学。
蒙哥汗三年(1253)初,他因为传授治国安民之道,深得忽必烈赏识。元中统元年(1260),郝经以翰林侍读学士身份充任信使,奉忽必烈之诏出使南宋。
郝经出使之前,曾有朋友劝他不要去,但是郝经为了当时江淮一带的百姓可以不再遭受兵灾之苦,即使再危险,他也要去。结果,不幸被友人料中,他被奸相贾似道扣留软禁于真州(今江苏省扬州市仪征)16年之久。
贾似道软禁郝经使团的原因,是因为在忽必烈前一年撤兵北返前,贾似道曾背着朝廷私自派人向忽必烈求和,并在忽必烈引兵北撤后向朝廷谎报自己督率将士打败了忽必烈的进攻,取得“鄂州大捷”。贾似道怕郝经见到宋理宗后说出事实真相,故不让郝经面见宋帝。
《元史•郝经传》记载:“经还之岁,汴中民射雁金明池,得系帛,书诗云:‘霜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后题曰:‘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其忠诚如此。”
郝经等人被软禁的第15年,即1274年,南宋人员送给郝经使团40只大雁供他们食用。郝经想到汉代常惠“鸿雁传书”的典故,于是在布帛上写好文字系在雁足上,希望大雁能把消息带回北方。当年六月,忽必烈下诏南征。十二月,元军南征之师渡江。第二年正月,贾似道放郝经一行北归。三月,一名猎人在开封金明池获得这只大雁,帛书为安丰教授王时中所得,不过并未向朝廷报告帛书之事。
44年之后,元仁宗才看到这份帛书,将其收藏于皇宫。郝经“鸿雁传书”的传奇故事一时成为朝野美谈。郝经作为政治家,反对“华夷之辨”,推崇四海一家,主张天下一统;作为思想家,推崇理学,希望在蒙古人汉化过程中,以儒家思想来影响他们,使国家逐步走向大治;作为学者文人,精通字画,著述颇丰。
郝经羁留仪真期间,致力撰述,以《通鉴纲目》为标准作《续后汉书》,又有《春秋外传》《周易外传》《太极演》《原古录》《通鉴书法》等,凡数百卷,今多不传,有集名《郝文忠公陵川文集》39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