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
毛姓来源有三:
1.毛叔郑封于毛国说。据《姓源》及《广韵》《风俗通》等所载,系出姬姓,周文王第八子叔郑封于毛(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其后遂以国为氏,是为陕西毛姓。
2.毛伯聃封于毛邑说。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亦系出姬姓,周文王第九子伯聃(一作明)被封在毛邑(今河南宜阳东北一带),其后子孙以邑为氏,是为河南毛姓。
3.出自他族改姓。如代北氐族有毛姓;据《高丽史》所载,金时女真人有毛姓;彝族姓俄母氏,汉姓为毛;今瑶、高山、满、蒙古、土家、回、白等民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
毛叔郑。周文王第八子,周武王之弟。周武王克商灭纣后,大肆分封诸侯。为巩固统治,亦封了不少同姓诸侯,其中将其八弟叔郑封于毛国,赐为公爵,叔郑曾在周任大夫,贤明有德,时称毛公。毛公子孙在周朝世袭卿士,毛国灭亡后,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毛姓。并尊毛叔郑为毛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毛姓主要发源于陕西岐山、扶风一带。据道光末年在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出土的毛公鼎铭文可清楚地说明毛国所封之地即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河南宜阳为毛伯聃受封之毛邑说只见于宋郑樵《通志·氏族略》。现代毛氏族人大多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聃当是文王十子聃季,而非毛伯聃。河南宜阳为毛氏后来动荡播迁之地。
春秋时期,毛姓家族发生内乱,周朝卿士毛得,杀毛过而代为毛伯,后又逃到楚国,是为毛姓入湖北之始。毛姓在汉代以前仍以上述两地为其主要繁衍中心,并以此为源地,逐渐向外播迁、繁衍,很快就在山西的西河(今山西离石一带)、河南的荥阳两地发展起来。之后,又以此为中心,向全国播迁。但在唐代以前,毛姓仍以北方为中心,并昌盛壮大,散居于北方各地。其中以今山西、河南、宁夏、甘肃、内蒙等省的毛姓繁衍得最盛,故毛姓有荥阳、河阳、北地等郡望。而见于史册的江南毛姓人物,仅有东汉时以孝行著称的庐江(今属安徽)人毛义,巴西郡(今四川阆中)丞毛植等寥寥数人。可见,毛姓大举南迁要晚于他姓。唐末,从安史之乱到黄巢起义,中原长期动荡,毛姓开始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其中有一支从中原迁居今江西吉州龙城(今江西吉水)。唐末五代以后,毛姓除居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等省外,开始在江南昌盛起来,至此以后,毛姓开始称盛于南方,北方毛姓风光不在。元朝至正年间,原居江西吉水的一支毛姓在毛太华的率领下迁居云南澜沧卫,明朝立国之后,毛太华又与长子毛清一,四子毛清四北上做官,居于湖南湘乡北门外绯子桥(今湘乡火车站附近)。十余年后,毛清一、毛清四又迁湘潭三十九都(今韶山),并最终落籍该地。不久,又有另外一支毛姓人在毛命传的带领下迁到这里。此际,毛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江苏、北京等地。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毛姓陆续有人迁居台湾,进而播迁海外。而落籍湖南韶山的毛太华一支下传二十代,历五百余年,才出现了位改写历史,影响全世界的伟大人物——毛泽东。如今,毛姓分布甚广,尤以浙江多此姓,约占全国毛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广西、四川、湖南亦多此姓,上述四省毛姓约占全国毛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
宗族特征
1.在中国古代史上,毛姓对文化艺术上的贡献最为突出,具体表现是多文学之士和拥有庞大的画家群。
2.字行辈分排列有序。据毛泽钧等修的《韶山毛氏族谱》,湖南湘潭韶山冲毛姓字行辈分为:“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陆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续修字行为:“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风雅列名章。”
大槐树寻根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为恢复生产、充实国力、发展经济,使人口均衡,明朝政府于洪武初年制定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开始了迁民戍边的非常之举——洪洞大槐树移民。移民活动历时近50年之久,达到1230个姓氏、150万移民之众,毛姓为洪洞大槐树重要的移民姓氏之一。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毛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资料来源: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延伸阅读
毛遂自荐
战国时期,很多贵族会在家里聘用一些有识之士,必要的时候给自己出谋划策,或者办理事务,这叫“养门客”。
毛遂,河北鸡泽人(今鸡泽一带,也是毛氏的最早聚居地),原来在平原君门下当门客,不显山不露水。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围邯郸,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救,他准备从门客中挑选20人与他一同前往,但是挑来挑去,只挑出了19个满意的人选。正当平原君不知道该怎么办时,门下有一位叫毛遂的人,自告奋勇地说:“我愿意跟随公子走一趟!
起初,平原君也没把他当个人物,也没认为他有才华,就把他带着去了,反正也不多他一个。
到了楚国,楚王不愿意得罪秦国,一开始还打马虎眼。结果,毛遂按剑而上,直说利害。后来,楚王被说服了,同意派兵,联合魏国,解了邯郸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