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斌
“选择康复行业,便是选择以情暖尘世、以爱佑生命。”这是山西省民政康复医院康复治疗师杨艳斌始终秉持的工作准则和理念。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杨艳斌多次提及“良心工程”。他表示,医院所服务的一些特殊人群中,有许多是没有家属看护的。这种情况下,治疗师的工作便承载着更大的责任与考验。对他来说,每一次为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医疗操作,更是一场用爱与耐心编织的希望旅程。
如今,山西民政康复医院为来自全省各地福利院的孤残儿童、特困老人以及老年公寓的住养老人进行康复治疗,用专业的医术与关爱,助力他们跨越病痛的阴霾,拥抱新生活。
见证康复治疗科从无到有
2010年,杨艳斌从长治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便投身于山西省荣军休养院,为老年公寓的老人以及休养荣军进行康复治疗。“每当目睹患者在康复治疗的呵护下,病痛渐消,乃至重焕生机,我才领悟到,康复治疗于我而言,绝非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项值得倾尽心血的伟大事业。同时,院方精心擘画的康复医院筹备蓝图吸引着我。”杨艳斌说,2012年,伴随着康复医院的成立,他也见证了医院从最初审批,到逐步发展壮大的全过程。
康复治疗科成立之初,仅有3人的团队面临诸多困难。此时的杨艳斌没有退缩,将提高科室综合竞争力与医疗服务质量作为核心目标,规范诊疗流程与操作,强化医疗质量把控与医患沟通。“人才乃推动医院发展之关键与根基,高层次人才于重要领域及岗位具有决定性支撑作用。”秉持这一理念,杨艳斌自科室创立起便聚焦骨干人才培养,大力扶持有潜力的年轻人才,通过科室轮讲、专讲等形式开展业务学习。直至今日,即便工作强度大、任务繁重,每周二、四的科室学习依然保持,员工业务水平在技术交流中显著提升,为业务开展筑牢了坚实基础。同时,借助“外引内培”策略,选派康复师赴国内一流医院进修学习,全面提升康复团队整体水平与业务素养,有力推动了康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杨艳斌的带领下,康复团队从最初的3人逐步发展壮大为拥有初、中级职称共18人的活力团队。自开诊以来,科室年治疗量已突破40000例,患者满意度始终维持在98%以上,各项工作成绩斐然。科室的荣誉感与凝聚力与日俱增,实现了高质量运行与持续发展。
山西民政康复事业标准的践行者与贡献者
山西省民政康复医院是医养结合机构,在服务对象未涵盖特困老人与孤残儿童时,便已在养老康复模式的探索之路上先行一步,开启养老康复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作为标准化编写小组的核心力量,杨艳斌凭借在康复领域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深入钻研康复标准化理论,将康复实战经验与独特方法分享给每一位渴望提升的从业者。他主笔的《养老机构康复治疗服务规范》(DB14/T1895-2019)与《养老机构康复设备配置要求》(DB14/T2148-2020),为山西养老机构康复工作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服务指引。他还积极投身《居家养老康复服务规范》(DB14/T2137-2020)的制定,进一步拓展了康复服务的边界,使康复服务的触角从专业机构延伸至温馨家庭,编织起一张全方位、多层次的康复服务网络,为民政行业康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铸就了坚实的框架,推动民政行业康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民政康复医院的一名康复治疗师,杨艳斌说,此次荣获全国民政系统道德模范的殊荣,对他而言,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2016年开始面向社会收治有康复治疗需求患者开始,我见到了太多患者在康复之路上的挣扎与坚持,也深切体会到民政康复事业对于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人们所具有的非凡意义。”杨艳斌说,他要走的路还很长。民政的康复事业,不仅需要他们持续精进专业技术,打造个性化、精准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康复服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服务的广度与深度,让每一位有需求的特困老人都能在温馨关怀中重获生活自理的能力,让每一名困境儿童都能在专业康复下拥抱充满希望的未来,让每一位求助患者都能在精准的治疗中回归有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