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归梦》 王利民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
这是一本文化散文集,分为我从故乡来、行游情满怀、往来有书友三个部分。作者王利民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家、书法家,书中他用丰富的情感、精炼的语言对多年来经历的故人故事、名山大川等世情万象做了饱满而富有韵味的描述。无论对童年的记忆,还是与师友的交往,抑或对书稿的所做序跋,均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对地情文化、历史文化及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独特感悟。这些深沉而有质感的文字可以给读者带来深切的共鸣与悠长的启迪。
麦家说,读书不是向外的利器,而是回家的路,一个人对文字有了亲近感,心灵就踏上了返乡之途。读王利民先生的散文集《家山归梦》,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具象的体会。
读《家山归梦》,犹如乘坐着一列绿皮火车,奔驰在返乡的路上。在渐行渐近的归途中,我们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我们最初的模样都清晰起来。洋洋洒洒十四万余文字,盛放在故乡这个容器里,像一盏盏马灯挂在城市与乡村的交叉口,光影里,城市的喧嚣渐渐隐去,故乡往事被生动地投影于眼前。
一
文字是心灵的反射。对生活有虔诚的“爱”与“敬”,笔下就多了真与美。
在异乡的土地上,用文字养花种草,绘山绘水。家乡的一草一木葱绿在心田,被乡愁培植的记忆葳葳蕤蕤。穿行在故乡的春天,记忆的味蕾对野菜情有独钟:野菜的名字、形状、野菜的吃法、味道,作者了然于胸,如数家珍。跟着作者奔走在故乡的田野,在田间地头、坡垴沟梁拔苦菜,挖茵陈,挑小蒜。挑回的野菜或凉调,或拌面,那是春天的味道,田野的味道,更是故乡的味道。
蓬蓬勃勃的野菜是土地的馈赠,是草木给予人们最深的情义。作者从故乡来,最懂草木深情,细笔书写野菜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字字句句充满了对故乡对土地的敬畏与感恩。文字像故乡的野菜一样,生长在故乡的土壤里,集故乡之灵气,满含虔敬之情,慰藉着读者的乡愁,营养治愈着人们的心灵。
艺术的根基在于对万物的酷爱,不但爱它们的形象,且从它们的形象中爱它们的灵魂。作者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置放在与物的对话之中。用审美的笔触描摹自然万物的风情,表达对生态世界的深情。作者写植物,了然与胸;写动物,“尽物之态”,以亲历视角将动物的灵性细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写受伤的白鸭“在冰面划了一个漂亮的”滑刺儿,“快停下来的时候,还重重地摔了个屁蹲儿。”笔下的白鸭像极了一个让人爱让人疼的孩子,作者的情感观照尽在文字当中。
体察万物,细腻真挚,起笔落句,情理深刻,用深刻的艺术手段绘生动的物物真相。体物之心何尝不是体世之心,而这份体察的初衷应该来源于创作者的人格涵养,即优美的情绪,高尚的思想。
二
作者通过艺术积累和长期文化底蕴的积淀,创作出从现实中来又不拘泥于现实,令读者熟悉又陌生的审美意象。用文字拂去岁月的风尘,让遥远而熟悉的东西,带给人久违的温馨。
故乡是生命的原生态,最真的自己在故乡。
宗白华说:“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如果说自然是创作者灵感的源泉,那么,故乡该是作者的文学生态。一个人所有的储备与动力都来源于那个地方,生命里最深的记忆最真的情感都留在那里。
《家山归梦》是一帧相册,里面有山有水,有人有故事。文字回放记忆:东家妞,西家娃,抓羊角、跑四方、解勾勾,每个画面叠印出无数个画面,多少人的童年在这一刻被激活,滑冰车、耍水、摸鱼、掏鸟窝……
文字让我们明白,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我们从文字出发,穿越风霜雨雪,看见最纯最真最血气方刚的作者。在故乡面前,他永远是孩子,是永远能从繁华和喧嚣中辨识故乡声音的孩子。门王村的传说,笔祖蒙恬的故事,像故乡的草木一样滋养着先生这样的人,执笔天涯,绘人生,写人性。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认为,具有童心,才是真人,才能写出真文。作者以一颗童心写故乡,以儿童的视角描摹翻花线的过程,细腻中见童稚,童稚里见澄澈。
生活让我们褪去天真,文字又让我们重回天真。从前,没有芭比和变形金刚,没有乐高和积木,一根线绳就让我们快乐无比。河里捞鱼摸虾,树上捉鸟掏蛋,故乡有多大,我们的乐园就有多大。
海明威认为一个作家最好的训练是不愉快的童年。而我认为能让人在他的文字中愉悦放松,平和宁静下来的作者,必定有一个愉快的童年。童年温暖着他的一生,而他文字里辐射出的光芒也温暖治愈着读者。
三
《家山归梦》是一只渡船,作者是摆渡人。以文字作桨,载着读者往返于现实世界与记忆世界之间,在故乡的大河上一次次寻找精神的出口。
外面世界精彩与多变,但故乡的桃源一直隐在心底。乡愁是人的自然属性,最具向心力。一个人无论走得多远,站得多高,喧嚣的生活里,心自然而然一次次溯回那块祖居之地。童年的大河,村西的大柳树,树下做针线活的媳妇们,那是故乡的图画;男人女人的笑骂声,孩子们的柳哨声,鸡鸣狗吠,那是故乡的声音。在如画如诗的文字里,我们一次次渡回旧时光,重温那份朴素的快乐。
走进文字,与其说作品是文字的组合,不如说它是画面的交叠。他用文字把印在心底的图画徐徐展开。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那山那河,那人那事,宁静而和谐,纯粹得不受外界纷扰。这幅画里,姥姥是不可或缺的形象。她是故乡生动的行走,是故乡最深刻的模样。故乡像姥姥一样老去,又像姥姥一样长生在记忆深处。
用文字给念想注脚,那些老去的时光,逝去的风景,在文字里又鲜活起来。读了《家山归梦》,你就知道,所有叙事都源于生命里的熟悉与刻骨的热爱。
出发时,我们都是孩子;梦回时分,我们还是孩子。
若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