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渐渐认清了我的命运,也接受了我的命运。
时隔多年,当我再次独自踏上旅程,首站落脚于三门峡,坐在公交车上来回穿梭于主街,看上百只天鹅优雅地在湖水中享受初冬的暖阳,在虢国博物馆幽暗的灯光中一个人壮着胆子探步看车马坑与国君墓,夜宿在铁路招待所,整栋三层破旧的青砖小楼只有我和前台一位说话结巴、面容凶悍的大哥,夜晚睡觉前,我在门上顶了两把椅子,迷迷糊糊的睡梦中,我的心突然开始觉醒,大概孤独就是我的命运。
当我抵达洛阳,面对陌生的街道、熙攘的人群,一次又一次绕着应天门慢慢踱步,每个傍晚骑着共享单车去西工小街吃饭,新年第一天赶上马拉松封城,打车去龙门石窟,和同龄的女司机聊家庭聊孩子,在共享单车的骑行区域外,跳上一位七十岁阿姨开的电蹦蹦车,继续奔往古墓博物馆,我更加确信,这就是我的命运,后半生,我要孤独地、一个人前往任何我想去的地方。
能想到这一点,能面对这一现实,我几乎用尽了半生的力气。
上大学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三天三夜火车,半道丢了行李箱,我不敢给家里说,一个人忍受着找回箱子前的巨大恐惧。以后所有的日子我都害怕一个人出远门,每次放假返校前会哭好几天,以此缓解内心的压力。
我不懂我为什么会如此懦弱,直到学习了心理学。
那天出门也是异常艰难,甚至临出门的前一夜都在反复退缩,高铁开出站,驶向一片明媚阳光普照的田野,心情才一下子跟着明亮起来。
一路向南,向南,再向南。2024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开始了对地理空间的平面认识和对历史尘烟的纵深了解。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牵动着我的思绪,山的静默,河的奔涌,像无形的过滤网,一层层沉淀着我内心积压多年的悲伤和愤怒,再慢慢将一个本性简单、欢腾愉悦的朱敏还给自己。
独自在外的旅行让我像一块干涩的海绵,一天天湿润饱满,早起,外出,吃一碗热热的羊汤泡馍,扫一辆共享单车,夹杂在本地人匆匆上班的车流里,小心避让,却又厚着脸皮跟着他们闯红灯过马路,体验原汁原味的豫地生活。
洛阳博物馆碰到一位老志愿者讲解员,大概退休了,容貌清瘦,声音温和,但知识渊博,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能讲出源源不断的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紧紧跟着他的步伐。两天后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再次碰到他,没等我认出他,他先认出了我,笑着说,咋又是你,你可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学生。我高兴地对着他笑,知道又能收获一个美好的早晨,同时心里喜滋滋的,因为被他夸,四十多岁的女人,突然回到了小时候。
我们的一生其实都在补偿童年缺失的东西,比如爱、关照、信任、肯定、表扬或赞赏。从洛阳返回时,路过西安,稍作了停留,当我出站后站在新改建后的广场上,望着远处威武雄阔的城墙,内心满溢着悲伤,这里曾是我写作梦想起跑的地方,给了我最多的愉悦和鼓励,当我离开了它,我就渐渐被卸下了翅膀。
我一直在努力整理我的内心,也始终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和真诚写作的追求,如果长久的沉沦是为了积蓄重新出发的力量,我希望自己从现在开始能慢慢浮上来,平稳呼吸,勇敢地迈出一步又一步。
平素工作,每天晨起必喝一杯咖啡或者浓茶,茶不挑种类,碧螺春、铁观音、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陕西茯茶、六安瓜片,有啥喝啥。咖啡爱喝雀巢特浓低糖。上月买咖啡,突然想换个口味,可能也是想配合减肥,挑了包装颜色很酷的“绝对深黑”,冲了一杯,苦,极致的苦,忍了几天之后,只好加冰糖,终于有了丝丝缕缕的甜。这大概就是生活吧,又黑又苦的底色之上,总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加糖。
愿我们在2025年,都能给自己的生活加一块糖。
□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