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文化

古代遍地是“博士”

  博士学位是现今教育机构授予的最高学位,如理学博士、文学博士、哲学博士等,代表其在某一学术领域,研究卓然有成;但在中国古代,博士则是一种官职,甚至到后来,茶馆、酒馆服务人员都有茶博士、酒博士的美称。
  春秋战国时期,“博士”一词就已出现,《史记·循吏列传》记载:“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公仪休因为成绩优异,担任了鲁国宰相。到了秦朝,博士成为一种官职,《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博士,秦观,掌通古今。”说明博士必须是饱览群籍、博古通今,才能掌管全国古今史事及百家诸子各派学说的大量图书典籍,并且还要“国有疑事,掌承问对”,膺任皇帝的咨询顾问。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设置五经博士,并取博士弟子员五十人,跟从博士学习五经,凡精通一经以上者,可获授官职。此时的博士,已逐渐往教学、专业方向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博士成为专精一行一艺的教授官,如西晋有律学博士,北魏有医学博士,唐有算学博士等,宋代有书学博士等。
  后来,博士的地位逐渐降低,清代的太常博士,已变成缮写文牍的官吏。总的来说,隋唐以前,学富五车或精通一门的鸿儒巨贤,方能充当博士,是受人尊敬的学者,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但宋以后,博士地位日渐下滑,连卖茶卖酒做面食的人也被称为博士。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说:“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西游记》中有云:“你不是磨博士,怎么会使面杖。”
  其实,官员贪赃枉法,收受贿赂,一直以来是封建社会的一种痼疾,五代以降,为官者甚至卖官鬻爵,致使官衔浮滥,以官名称呼人,便渐渐成风气。此外,民间常习惯用虚衔来抬举和取悦他人。渐渐地,拥有专精技艺的博士头衔,便为商贾服务人员给占用了。

□吴海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12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10期

  • 第2025-02-07期

  • 第2025-02-06期

  • 第2025-02-05期

  • 第2025-01-27期

  • 第2025-01-24期

  • 第2025-01-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