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夜读

知名作家王开岭写给中国少年的精神读本,《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节选——

升旗仪式上的演讲

  •   《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何谓精神明亮的人?是有着清晨特征,闪着露珠、身披霞光的人,是头脑合格、性情温美、内心充满诗意的人,是有行动能力的理想主义者,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该书是知名作家王开岭写给中国少年的精神读本,精心收录《精神明亮的人》等45篇经典之作,全书分为灵魂肌肤、理性骨骼、现代忧思、生活美学、精神姿势等五辑,由王开岭老师亲自编选、审订;聚焦现实,饱含思辨,极具人文关怀和理性精神。
      同学们好,很激动站在这里,和大家共享这样一个清晨。
      这个时刻,无论对于大自然,还是对于日常生活,都是敏感、隆重而庄严的。
      许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散文,叫《精神明亮的人》,开头我提及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一个习惯:看日出。我谈到了清晨之于感官和知觉的意义,谈到了苏醒的光线给一个人的身心所提供的滋养,对一个人的精神所产生的激励和鼓舞。我说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它不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透过晨曦,我仿佛看到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仪式。
      又过了几年,“精神明亮的人”成了我的一本书名。
      升旗,这是个精神仪式。升起的既有这个国家的旗帜,还有我们青春的旗帜,与之一道升起的,还有我们的憧憬:对自由、价值和尊严的渴望,对这个国家未来的期许。旗帜上的内容,不是教科书里那么简单,它更真实、更辽阔的部分,需要你们自己去填写。我们要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提升这个社会,提升这个共同体的气质和品格。换言之,这面旗帜,它需要和曙光一起,不断地诞生,它每天都是新的。
      让我们把自己升起来,把这个社会升起来,把未来升起来!我们是什么,它就是什么!这面旗帜、这个国家就是什么!这就是升旗的意义。
      今天,最让我感动的,是面对这么多纯真的面孔!无论生理和心灵,你们都是清晨里的人,这多么美好,多么让人羡慕。前几天,在网络上看见有位中年人在吐槽:他感慨自己和周围的同龄人,“如今都长着一张应酬的脸”,忙着与各种事物周旋、缠打、唱和、献媚,脸上的表情和笑纹都是假的,是修饰过、格式化、计算好的,那张脸上只有一个逻辑,即“利益最大化”……最后,他惊讶于这些脸“竟然长得一模一样”。
      是啊,这种一模一样的人很多,他们暮气沉沉、锈迹斑斑,他们成了精神意义上的老年人,灵魂上爬满了皱纹,他们每天都在暗地里给生命降旗、给青春和梦想开追悼会。
      一旦面具戴久了,脸就长成了面具的模样。
      是的,他们的人生已成酱缸,发霉变馊了。
      而你们不是,至少现在不是。
      你们朝气蓬勃、郁郁葱葱,正冉冉升起。
      感谢你们的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时刻,让一个生理上的中年人,和这么多干净的少年人一起,为生命举行升旗。这份清晨的空气,连同你们纯洁的气息,我将深吸一口,收纳在我的脑海里、肺腑里。更希望多年以后,你们的脸上,依然留有这份气息,拒绝那些“应酬的脸”落在自己肩上。
      近年,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在一个雾霾的时代,让我们提升内心的光线,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何谓精神明亮的人?我的理解是:精神意义上的年轻人。
      具体点说,是有着清晨特征,闪着露珠、身披霞光的人,是头脑合格、性情温美、内心充满诗意的人,是有行动能力的理想主义者,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校园是什么?校园是孕育“年轻人”的地方,是“年轻人”的保护伞,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孵化器和价值庇护所。
      在我看来,教育的目标,即培养这样的生命类型:精神明亮的人。
      如果说,大学侧重培养的是能力,是专业技能和高级知识,那中小学孕育的就是种子,是本色和基因,是生命的奠基工程,尤其在价值信仰、生命美学和常识启蒙上,它显得更关键,比如对生命和个体的态度、对大自然和动物的态度,再比如公民理念、人道主义、宽容精神、自由信念、悲悯情怀、共同体责任和使命感……
      假如社会能让一个出了校门的人轻易变质,说明这种子还不够强壮,不够优良。
      读书,就是育种。读什么书,就是育什么种。
      一个人的心灵发育史和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
      既然是史,就有个选项和次序问题。饮食上有个现象: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年龄几何,他最偏好的还是家乡那一口。科学解释了这一点:人的舌苔有着顽强的记忆,它默认“最初即最好”,先入为主,并绝对忠诚。天下人皆觉得母亲做的菜最好吃,因为我们的味蕾是母亲启蒙的。
      同样,作为精神食粮,一个人在少年时遇到的书,塑造了他一生的性情、品格乃至信仰,决定了他的精神气质、价值走向和审美趣味。
      饭可以不挑食,但书应该挑,而且要挑对,专挑美食。一个人的胃就那么大,所以必须挑可口且有营养的来吃。
      什么是好书?书该如何读?我个人体会,它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考量:语言系统,美学系统,价值观选项系统。适合少年人的书,应分别或同时在此三个方面有所贡献:一、展示语言的准确、生动和美,包括创造性使用。二、提供自然美学、情感美学、生活美学、艺术美学、人格美学的营养。三、输送丰富的价值观选项,供孩子们比较和录取。
      读书的目的不是考试,是做人,是把“人”做对、做好、做美。
      读好书、读对书,就具备了做好人、做对人的可能。一所学校,高考状元和名校生再多,升官发财者再多,最终一盘点,它送出的贪官也多,人格缺陷者也多,精神灰色者也多,不幸福的人也多,那它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生活就是失败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旅行,确是人生最幸福的事。读书也是旅行,内心之旅,它领略的是人类史上那些璀璨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一个人即使踏遍了全世界,若回不到自己的内心,那他在精神上依然足不出户。
      老师,尤其语文老师,应成为汉语世界里的旅行家和鉴赏家,你是什么,语文就是什么;你有多大,课堂即有多大;你有多美,语文即有多美。
      你读什么书,孩子就读什么书。
      今天的孩子读什么书,中国的未来就是什么样子。
      最后,赠送大家一句话,海明威说:这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们去奋斗!
      记住,奋斗——是个动词。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27期

    • 第2025-02-26期

    • 第2025-02-25期

    • 第2025-02-24期

    • 第2025-02-21期

    • 第2025-02-20期

    • 第2025-02-19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7期

    • 第2025-02-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