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健康

“小儿抽动症”怎么养护和管理?

  “小儿抽动症”的治疗宜“治”“养”结合,除了带患儿去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以外,有效的家庭干预也起着极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对于症状轻微的患儿,在有效的家庭干预下,甚至无需服药,症状便可消失。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护呢?家长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一、心理护理方面
  诸多研究表明“小儿抽动症”在其发病、症状转归、预后等方面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以下是我想与家长们分享的几条心理护理方面的小技能。
  1.帮助孩子疏导情绪,缓解焦虑和压力
  正确理性地与孩子谈论、分析其患病的可能原因及发病的症状,没有必要哄骗或者向其隐瞒病情。让孩子认识到抽动症的表现就像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疾病,而不是坏毛病。孩子对发作症状积极正面的理解和接受,有助于减轻由疾病带来的羞怯、不安和自卑。
  2.接受和宽容孩子的抽动症状
  当自己的孩子患有“抽动症”时,要向医生积极主动咨询了解该疾病。“小儿抽动症”受饮食、环境、情绪、学习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易反复发作,症状变化不定,且病程较长。作为家长要认清疾病的本质特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时刻保持思路清晰,陪孩子在医生的引导下积极接受治疗。
  3.平常心对待孩子抽动症状的变化
  ①症状发作时,避免过度关注和焦虑,更不能提醒孩子或责其及时改正;
  ②症状减轻时,无须表现得过于激动、开心,以防孩子因下次症状加重而自责、失望,或者孩子为哄家长开心故意压制自己的发作症状,反而强化了疾病发作;
  ③症状加重时,要及时调整、疏导自己的焦虑情绪,以防自己的情绪及行为影响到孩子,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加重病情。
  4.改善家庭氛围
  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亲密的亲子关系可以安定孩子情绪,缓解恐惧与焦虑,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5.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要像对待没有抽动症状的孩子一样来养育,锻炼其与同龄人一样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对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也可进行适度的赏罚。特别是当孩子做错了事情,该批评就批评,该罚就罚,没有必要因为孩子患病而娇惯,但也要注意把握分寸,不可出现情绪失控,以免惊吓到孩子,诱发病情加重。
  6.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
  鼓励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多进行户外活动,把注意力从抽动症状上转移到轻松有益的活动中,可以让其身心愉悦,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7.与老师共同努力,营造安全有益的校园环境
  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正向引导其合理应对和解决可能来自同学的讥讽;同时还要多与学校老师沟通交流关于“抽动障碍”疾病的情况,老师对此疾病了解得越多,对患儿的理解与鼓励就越多,也越能促进其对学生们的正面引导,从而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及周围人对孩子的歧视,降低心理防御水平,维持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生活护理方面
  1.饮食
  饮食需清淡,可多吃一些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尤其要忌甜食,从中医角度讲,甜味入脾,多食会伤脾生痰,痰火内生,蒙蔽心神,引动肝风,加重病情;但也无需完全禁食鱼虾、猪羊肉类等食物,只需根据病情,遵照医嘱,适量摄入即可;睡前也不宜喝太多水、牛奶或者吃东西,尤不宜吃巧克力等能使大脑兴奋的食物。
  适宜多吃的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动物内脏、乳汁、鱼类、贝壳类海产品、肉类、蛋类、鱼肝油、谷类、豆类、坚果等。
  不宜多吃的食物:西式快餐、烧烤煎炸食物、生冷辛辣食物、油腻香甜食物、膨化食品、植物油、麦胚、硬果、咖啡因、咖啡碱或碳酸饮料等。
  2.学习与作息
  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过度劳累。
  对孩子提出的成绩要求应与其实际的学习能力相匹配;晚上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要控制在10点-11点之前;睡前未完成的作业要主动与老师解释沟通,得到老师的理解与配合。
  所以,小孩必须在21-23点之间进入睡眠状态,才能健康发育、成长。
  3.运动与休闲娱乐
  ①日常生活中孩子应保持规律适量的运动:带孩子多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增强孩子免疫力,但应避免做剧烈、刺激的运动如竞技类体育活动、玩过山车、重体力活动等。
  ②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的时间,每次不宜超过半小时;禁止孩子观看一些惊险、刺激的电影或电视节目如恐怖片、武打片、枪战片等,以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而诱发抽动症状加重。
  三、病情护理方面
  认真观察孩子每次抽动发作时的部位、形式、频率、强度、复杂性及干扰程度,做好详细记录,或者录一些孩子发作时的视频。
  发现孩子症状缓解时,无需刻意鼓励;症状加重时,无需刻意提醒,要求其有意识地抑制症状。尽可能让孩子保持自然放松状态,才能最大限度的缓解病情。
  带孩子复诊时向医生提供相关记录数据和视频资料,客观描述症状,便于医生对药物疗效和病情变化进行评估,进而调整治疗方案。
  四、治疗管理方面
  家长应积极向医生了解“小儿抽动症”治疗的方案、疗程、原则、药物组成、药量及服药注意事项,同时听取医生的建议,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治疗方案如中药、西药或中西药联合等。在服药期间也要严格遵照医嘱,不可擅自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具体服药疗程及各疗程的服药时间因人而异,大致可参考如下:药物治疗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而对于药物治疗数周或者数月后,症状明显减轻的患儿,上述每个阶段的治疗时间可能会相应减少,具体疗程,医生会根据不同患儿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调整,个性化治疗。

  山西省针灸医院针灸八(儿)科 王美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10期

  • 第2025-03-07期

  • 第2025-03-06期

  • 第2025-03-05期

  • 第2025-03-04期

  • 第2025-03-03期

  • 第2025-02-28期

  • 第2025-02-27期

  • 第2025-02-26期

  • 第2025-02-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