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往事

老队长史德谦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德谦或正或副一直当了十四五年汾阳赵庄村二队的队长。他虽只是民国教育三四年级程度和新中国成立后扫盲夜校结业,但文化水平却让人不敢低看。他看书能从中悟出道理来,能从戏文中领悟出人生的哲理,从报纸上能领略社会的大势。他当队长十几年,人们评价他做事情:“皮皮不熰,瓤瓤不生”。
  “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那时候队长带领群众一起下地劳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劳动中他经常讲述《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等故事,人们往往为了听他说书讲故事,手欢腿快,勤做快赶追在他周围,不用吆喝鼓动自然就提高了劳动效率。
  人们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于是他给我们说:“年轻人气盛,容易激动,见了看不愤的事情,就想出头。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就要和对方见个一丈五尺。这样难免说出过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年轻人看了《水浒》动辄杀人放火的故事,容易激发争斗之心,所以‘少不看《水浒》’”。“上了年纪的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听说的事情也多了,少了斗志却多了算计,《三国》里的故事多是谋略算计,老年人看了,更会算计人和事,容易生奸心,所以‘老不看三国’。”原来看书有这么多的讲究。
  他既认为“理通天下”是常理,也坚持“事在人为”是常态。大概是在七四五年,过了白露时间不长,收秋正紧张上劲的时候,公社领导要求“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他没有当作一回事,继续带领社员们搬玉䵚黍,掐䵚黍、割豆子,督促种麦子,只是说:“看着眼前成熟了的庄稼不收割,吃到口的粮食不抢收,脱离实际催着做不当紧的活计!先搁两天再说”。结果上级来了要“农田建设进度”,他说没进度,被领导狠批了一顿,要他扛上铁锹去公社学习,铲除头脑里的自由主义思想。他去了公社一上午,回来后,安排了四五个六十岁以上的半劳力和几个妇女,组成“农田建设大军”铲地塄,拍硬地埂,其余的青壮劳力继续收秋。这样,既应付了上面的要求,也没有耽误了收秋工作。
  生活在农村的他,虽没有学过“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的名言警句,但他批评人多在人少的时候用规劝的语气,不伤其自尊;表扬人多在会上或人多的场合,给人以脸面。他没有学过“哲学”,但是曾有“发财容易破败难”的命题。
  当时所有的人都理解不了,不同意他的说法,他却说:“趋利致富是人的天性,家败人亡是人人都躲避的事情。‘勤谨生富贵,懒惰不成人’是众人的共识,所以绝大多数人都起早贪黑劳作,有的人睡觉做梦也思谋赚钱发财的路数。然而很多人没有发财,原因多是遇到天灾或遭了人祸,或者是受制于时势和眼界的限制”。“至于家庭破败,那是人人日思夜想都想躲过的事情,很难发生,所以破败难。”

王成武(汾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4期

  • 第2025-03-21期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9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7期

  • 第2025-03-14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