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是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稳健前行的根本保障,更是科技型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必须坚守的“根”和“魂”。山西省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党支部立足化工科研领域实际,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等核心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了具有科研院所特色的党建工作机制,为做强做优化工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一、精准“把方向”,筑牢科技兴企发展根基
“把方向”是国有企业党组织肩负的关键战略任务,需从宏观、中观、微观多层面精准把握企业发展脉络。宏观上,要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同频共振;中观上,需契合行业发展动态趋势;微观上,则要贴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化工所党支部在实践中,将政治引领与科研方向把控紧密结合,从多个维度为企业发展掌舵领航。
强化政治引领,把牢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将党建工作置于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建立“第一议题+项目攻关”学习机制,将国家“双碳”战略、新材料产业规划等重大部署转化为重点研发课题。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科研突击队,在特种聚氨酯材料、环保助剂等“卡脖子”技术攻关中彰显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推进改革创新,校准改革方向。始终秉持“三个有利于”原则,全力推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按照“科改示范企业”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创新实施“三制改革”举措,即科研项目契约制管理、成果转化分红制激励、人才引进备案制审批。通过支委会前置研究重大改革方案,构建“基础研究—中试放大—产业应用”三级创新体系,促进多项技术成果成功转化,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夯实主业,明确发展方向。始终将服务生产经营作为工作核心,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工作目标,聚焦主业,持续提质增收创效。通过建立“党支部战略研讨会+技术委员会”决策机制,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确定“特种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学品、分析检测服务”三大主业方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积极应对历史遗留问题,防范化解各类经营风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人才强企,优化用人方向。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创新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将优秀科研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项目带头人,推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高度重视基层一线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起更加注重从一线选用干部、更加鼓励干部职工去一线工作的鲜明导向,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创新意识突出的干部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系统“管大局”,构建协同创新决策体系
“管大局”是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作用的重要体现,要求党组织从全局高度谋划发展战略,践行使命担当。化工所党支部在实践中,紧密围绕科研院所治理特点,通过谋全局、议大事、抓重点,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立足全局谋划,把握发展大局。将企业发展置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谋划,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等宏观层面,深刻领会国家发展战略对化工科研领域的要求。同时,结合山西省经济发展需求,如“深化全方位转型”“促进煤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等,以及潞安集团发展规划,找准企业在不同层面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和方向,确保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目标清晰、方向正确。
聚焦重大事项,发挥决策作用。深刻认识重大事项决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决策优势,严格按照程序对企业发展战略、重大投资、产权变动、重大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进行前置研究讨论。对于重要干部任免,坚持集体研究决定,确保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平、公正、公开,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突出重点工作,强化责任落实。聚焦落实重大责任、做好重大协调、管控重大风险等关键环节,谋划和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在落实责任方面,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巡察整改、意识形态、信访维稳、生产经营、安全环保等主体责任。在协调工作方面,统筹处理好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加强班子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干群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在风险防控方面,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类经营风险,切实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三、创新“保落实”,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保落实”是国有企业党组织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能够有效落地实施的关键环节,需要党组织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工作顺利落地。化工所党支部在实践中,从思想、组织、监督三个维度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党建工作与科研经营深度融合。
强化思想引领,凝聚落实合力。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在推动工作落实中的重要作用,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入推进基层理论宣讲,持续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将理论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党性修养、强大的工作动力。同时,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政治、业务和文化生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等方式,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齐心协力抓落实的合力。
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执行能力。按照国企好干部“二十字”标准,加强对班子成员的培养锻炼,提升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科学运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等手段,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同时,按照“四个同步”“四个对接”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自上而下的强大执行力。
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工作成效。深化“大监督”体系建设,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的工作机制。强化企业民主监督,拓宽职工监督渠道,充分整合监督力量,确保工作运行顺畅、任务落实有力。通过建立“四维考核”体系,将政治表现、科研贡献、团队协作、学术道德等方面纳入考核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项目申报、薪酬发放等直接挂钩,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通过实践探索,化工所党支部成功打造了“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的融合模式,在科技创新领域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科学构建了“战略引领—机制保障—人才支撑”的闭环体系,将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企业的创新效能和发展效能,为推动化工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宋振阳
(作者系山西省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