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文化

古人种花记

  春回大地,万物萌动,每当此时,我便从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抽身,回到静谧的乡村老家,于庭院一隅种下几株花苗,这已悄然成为我春季不可或缺的仪式。
  种花之举,虽不似节日般隆重,但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种花、赏花的风俗却源远流长。自古至今,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皆对种花情有独钟,更有不少朝代将种花视为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追溯至周朝,宫廷内便设有专职园丁,负责种植各类花卉,以供皇室观赏,这些园丁精通花卉的生长习性,悉心照料每一株花草。
  到了唐朝,种花之风日盛,尤其是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备受推崇。唐玄宗更是下令在御花园中大规模种植牡丹,每逢花期,便与杨贵妃共赏牡丹盛景,此举极大地推动了民间种花的热潮。宋朝时期,种花技艺日益精进,市民阶层兴起种植,种花、赏花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花市、花会应运而生,成为当时社会的一大盛事。
  南宋时期,杭州作为都城,种花之风更是盛行。朝廷鼓励百姓在自家门前种植花卉,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官员们亦以身作则,纷纷在府邸周围种植花草,将种花视为一种生活情趣和官德修养的体现。明朝时期,种花技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关于花卉栽培的专著,如《群芳谱》等,系统地总结了花卉的种植、养护和鉴赏知识。
  明朝的文人墨客对种花也情有独钟,他们不仅在庭院中种植花卉,还通过诗词歌赋表达对花卉的热爱和赞美。唐寅的“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便是对种花生活的生动写照。清朝时期,种花之风依旧不减,皇家园林中花卉种类繁多,布局精巧,体现了极高的园艺水平。
  提及种花的历史,不得不提古人种花的诗词歌赋。诗人王维在《辛夷坞》中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展现了山间野花的自然之美。而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桃花在不同环境下的独特魅力。
  春朝种花,一抹春日的诗意,一份生活的雅致。让我们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用勤劳的双手种下希望,用美好的心灵感受自然,让生活因种花而更加丰富多彩,让心灵因种花而更加纯净美好。

□裴钰乔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03期

  • 第2025-04-02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31期

  • 第2025-03-28期

  • 第2025-03-27期

  • 第2025-03-26期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4期

  • 第2025-03-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