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荻谷荻,抽筋剥皮,今年吃了,明年还你。”多么熟悉的童谣啊!几乎每个春天都会在我耳边回响,令两鬓已斑白的我心里痒痒的。
茅草那处于花苞期的花穗在我的老家称为谷荻,邻近的地区也有人称它为“茶引”“茅针”,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几乎都吃过这种稀罕的美食,而我们这些从困难时期走过来的70后,更是一度将它视为春天难得的“水果”。
长势好的谷荻往往生在被火烧秃的地方,冬去春来后,鲜嫩的谷荻就会破土萌芽,至清明前后便到了吃谷荻的好时节。谷荻一般呈细圆锥形,长约十厘米,大多是翠绿色的,有的顶端还带着些紫红,有三分之二露在地表外,三分之一尚在泥土中,捏住露在外面的部分轻轻向上提动,不用耗费太多力气,谷荻就应势而断,连同地下黄嫩的部分被提了出来。
往往刚拿到手里,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剥掉谷荻外面的绿皮,露出里面白色的嫩芯,用手轻轻把嫩芯撕下来,塞进小嘴巴里一咬,甜甜的,滑滑的,非常清香可口,那甜丝丝的汁液让人几乎舍不得下咽,即使嚼没了,仍能满口留香,回味无穷。
谷荻可吃的时间并不长,大约只能持续半个月。之后的谷荻便鼓起了肚皮,口感明显变差。再之后,随着谷荻的抽茎拔穗,茅草的花絮绽放,一丛丛、一片片如云似雪,令春天的原野别具了一番神韵。
在零食匮乏的年代,谷荻满足了我们对零食的渴望。没有谷荻可吃时,为了打馋虫,我们还会去挖茅草根来吃,茅草根在很深的地下纵横交错,需要用铁锹和镢头挖,对挖出来的茅根,小伙伴们往往顾不得洗一下,便用手捋抹去泥土,塞进嘴里大嚼起来。那味道很甜,带有泥土的芳香,即使汁液被吮吸干净了,大家也舍不得吐掉残渣,至今想起来仍让人垂涎三尺。
从除草剂被大量使用后,农村田地里的杂草越来越少,如今,谷荻的数量已大不如前,清明匆匆回家祭祖时,已很难寻觅到它们的身影。回想起那些难忘的记忆和曾经熟悉的童谣时,才突然想起:自己已经多年没有尝过那令人向往的味道,于是,一缕莫名的愁绪便油然袭上了心头……
□刘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