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博

怀仁子文篆刻工作室参与文物普查工作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刘俊卿 通讯员 王荣 熊质斌)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7月1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获悉,在怀仁市文物保护中心大力支持下,该市子文篆刻工作室积极参与文物普查并提供技术支撑,让文物的原始风貌得以完整保存。
  从今年4月起,工作室负责人曹子文带领工作人员赶往鹅毛口忠义寺,这里珍藏着鹅毛口经典标志性建筑——“阁儿”上的石刻门额“清远”。这块白砂岩石雕刻的门额高40厘米、宽75厘米,子文篆刻工作室的成员们对其进行传拓和装裱工作,力求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完整地保存下来。
  5月,工作室的成员前往王皓疃堡,此行的目的是对出土的明洪武年代砖雕展开传拓和装裱作业。这块1991年发现的模制阳文楷书大青砖,尺寸为43厘米×23厘米×7.5厘米,上面镌刻着“大明洪武甲子武节将军大同前卫正千户处州张桂创此城”24字。寥寥数语,勾勒出一段古城建造的历史脉络。从这方砖雕中,仿佛能听到百姓口口相传的那句“先有王皓疃、后有怀仁城”,感受到怀仁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此外,工作室还对吴家窑出土的功德碑“万善”进行了拓片工作。这些拓片如同历史的副本,将文物的风貌定格,为文物研究与保护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子文篆刻工作室的行动,为怀仁市的文物普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他们的传拓和装裱成果,不仅让文物的原始风貌得以完整保存,还方便了文物研究者进行后续的研究和分析。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些珍贵的文物得以更好地展示在公众面前,让更多人了解怀仁的历史文化,激发人们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意识。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04期

  • 第2025-07-03期

  • 第2025-07-02期

  • 第2025-07-01期

  • 第2025-06-30期

  • 第2025-06-27期

  • 第2025-06-26期

  • 第2025-06-25期

  • 第2025-06-24期

  • 第2025-06-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