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张梦莹 通讯员 许文辉)近日,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同济山西医院)血液内科病房,大学生小赵在家人的陪伴下顺利出院。4个月前,这位来自长治的年轻人还因重度贫血、血小板锐减身陷急性白血病的生死危机,如今却已迈过移植难关,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今年3月,长期被头晕、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困扰的小赵,在当地医院进行头颅核磁检查未发现异常,服用药物调理后症状仍持续加重。4月,忧心忡忡的父母带着他来到山西白求恩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接诊的赵鸿平医生并未局限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规思路,而是结合“头晕、苍白、乏力”的典型表现,敏锐捕捉到血液系统异常的可能性。
急查血常规后,小赵的结果令人揪心:不仅重度贫血,血小板也重度减低,病情已属危急。赵鸿平医生立即联系血液内科王涛主任医师紧急会诊,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治就此展开。
转入血液科后,王涛主任医师团队迅速完善骨髓象、基因及染色体检查,最终确诊小赵患上的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不良组),其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占比高达90%,加之重度贫血与血小板减低,生命已岌岌可危。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对于预后不良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根治手段。”王涛向家属详细解释病情时强调,“尽早化疗、尽早移植,才能为患者争取生机。”
为制定最优诊疗方案,同济医院常驻专家、山西白求恩医院血液科主任黄丽芳亲自牵头,结合患者病情特点,量身设计了“诱导化疗-巩固治疗-移植准备”的阶梯式方案。4月至7月,小赵在严密监测下完成多轮化疗,成功达到完全缓解,为移植赢得了关键窗口期。
7月,小赵进行了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供者是其姐姐。移植过程很顺利,移植后26天复查骨髓象,结果提示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供受者处于完全嵌合状态,血常规中血红蛋白,血小板已经恢复正常,白血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4月确诊到7月移植,短短四个月,就控制住了这么危险的病,还在山西本地完成了高难度移植,我们全家都不敢相信!”看到结果那一刻,小赵的父亲握着医护人员的手再三感谢,言语间满是对医生技术的敬佩。
目前,小赵已经出院观察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