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艺文

丰碑不朽——一位学者对三晋大地上“抗战英烈碑”的深情解读

历史的写照在丰碑里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这一历史地位不是其自封的,而是历史的写照、人民的认同。对此,在三晋大地各处散落的抗战英烈碑中也有生动的记载,“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员”这些名词时常浮现于碑刻之上。
  在长治市武乡县蟠龙镇树辛村竖立着一通“烈士碑”,其碑阳中书“永远光荣”四字,碑周则镶嵌有花卉、人物图案,其碑文撰写道:
  自日寇侵略以来,我中华民族处于枪林弹雨、烽烟遍地之境,一时之山河顿改,突变常态。我树辛人民,一贯在封建势力、地主豪绅压迫之下,其生活更为痛苦,灾难尤为加深。但在中国共产党暨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之下,我全体人民、优秀青年皆有英勇奋斗之精神,百折不挠之志气,共同努力,团结一致。而抗战八载,吾村人民之彻底翻身,政治提高,文化进步,丰衣足食,生活改善。其面目颇佳,成为一片新气象,获得太行之模范村而成绩功勋,实为全村之光荣也。
  今当抗战胜利之际,我全体人民热烈庆祝,悼念先烈,回顾今日之自由幸福,实为共产党八路军暨民主政府之领导与诸先烈之英勇奋斗、光荣牺牲之功业……
  这通矗立在树辛村的碑刻,为“老百姓”所写,也是老百姓最为朴素、真实的情感流露,是他们经由“生活更为痛苦”“灾难尤为加深”到“丰衣足食”“生活改善”的切身所感,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共产党八路军暨民主政府之领导与诸位先烈之英勇奋斗”,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根据地内成千上万个“树辛村”的“一片新气象”。
  对此,长治市武乡县大陌村的老百姓也感同身受,在“大陌村牺牲烈士碑”上写道:“自日寇侵华,人民涂炭,国民党军望风逃窜,执政当局西南偷安,华北人民将要变为奴隶生活,居然有中国共产党所领导之八路军深入敌后,收复广大失土,组织地方武装,领导人民抗战,流尽了许多先烈的鲜血,付出了无数代价,伟大的抗日战争终于得到了胜利。”这段碑刻揭示了在民族危亡之际、在国民党军队望风逃窜之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却“逆向进军”,深入敌后,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抗战的伟大功绩。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历尽千辛万苦的斗争中,无数的共产党员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左权县“宋耕如史刚石岱三烈士纪念碑”记载了宋耕如(1913—1943)、史刚(1921—1943)、石岱(1916—1943)三位烈士的英勇事迹:“三烈士均系少年英俊,同为中国共产党员。在民族敌人面前胆肝如铁、临难不苟,足证其富有民族气节,又不愧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员。当兹寇焰未熄,抗战胜利在望之际,烈士之行径,实为抗日革命之法楷。”
  诚如斯言。丰碑为英雄而立,为中国共产党而立,为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精神而立,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贾登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25期

  • 第2025-08-22期

  • 第2025-08-21期

  • 第2025-08-20期

  • 第2025-08-19期

  • 第2025-08-18期

  • 第2025-08-15期

  • 第2025-08-14期

  • 第2025-08-13期

  • 第2025-08-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