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声音

城市道路建设要对行人更“友好”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刘先生反映该市沣东新城的雁书路东侧没有规划建设人行道。这条路车流量较大,高峰期堵车严重,由于没有人行道,行人只能在车流旁通过,十分危险。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建设人行道,保障群众安全出行。(见10月18日《人民日报》)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这样“对行人不友好的道路”并非今天才有。在有的城市,一些人行道被挤占,空间十分狭小,甚至人们必须“侧身才能通过”;有的人行道上布满电线杆;更有部分道路没有设置人行道,行人和非机动车共用一条道……
  眼下,城市寸土寸金、空间宝贵,这是事实,但城市空间再紧张,行人的路权都不该被选择性忽视,城市更不该让行人无路可走。一些城市在规划建设时,会充分考虑“汽车保有量提升”的现实,不断拓宽机动车道。应该说,日益强烈的“汽车出行需求”确实应该受到重视和回应,拓展机动车道也实属必须,问题的关键在于,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不是一对矛盾,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需要通盘考量、平衡协调的事情,拓宽机动车道不能以挤占非机动车道、甚至舍弃人行道为代价。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在打造“友好型城市”,所谓“友好型城市”应该是对所有群体的友好,是要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提升公共步道、骑行道的数量和质量,让市民可以选择惬意的“慢生活”,正是一些城市在做的尝试和努力。
  人民城市也好,“友好型城市”也罢,所有理念、概念终究要落实到城市的每一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治理细节上。期待更多地方能真正在打造安全无忧、轻松惬意的绿色、低碳出行环境上多下功夫,真正让城市更美好,让公众更幸福。

郭元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10-22期

  • 第2021-10-21期

  • 第2021-10-20期

  • 第2021-10-19期

  • 第2021-10-18期

  • 第2021-10-15期

  • 第2021-10-14期

  • 第2021-10-13期

  • 第2021-10-12期

  • 第2021-10-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