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要闻

依托科技赋能 助力高效执法

我省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夏季监督帮扶取得新成效

  本报讯(记者 郭海荣)生态环境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夏季监督帮扶开展以来,省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召开推进会,印发“七条强化措施”,围绕臭氧污染治理攻坚目标,紧盯重点区域、行业和领域,配齐配强仪器设备,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夏季监督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开展。9月5日,生态环境部执法局通报了第六轮次夏季监督帮扶工作情况,我省在全国15个重点省市中名列第三,较第五轮次提升四名。
  针对挥发性有机物专业性强、隐蔽性强的特点,我省重点区域范围的太原、忻州、晋中、阳泉、吕梁、长治、晋城、临汾、运城九个城市,进一步加强先进仪器设备配备使用,夏季臭氧污染重点问题发现率不断提高。晋中市申请资金2000多万元,为全市执法队伍配备了无人机、PID、FID、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等300余台(套)便携式设备;晋城市购置4台走航监测车,配齐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和FID;运城市先后购置了无人机、PID、FID、油气回收三项检测仪等便携式检测设备40余台;阳泉市新增1辆大气走航车、2台FID、7台便携式烟气检测仪、1台红外热成像仪。同时,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租用等方式,太原、忻州、吕梁、长治、临汾等市配齐红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FID等先进仪器设备,不断强化“技防”手段,提高执法效能。夏季监督帮扶期间,全省共动用走航监测车15台、无人机53架、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28台、FID39台、PID64台、手持热电风速仪62台、加油站油气回收三项检测仪9台,先进仪器设备发挥显著作用。截至8月31日,共现场核查企业776家,发现环境问题1213个,完成整改1179个,整改完成率97.2%。
  通过科技助力执法,逐步形成“无人机识别目标、走航车发现问题、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精准定位、FID定量检测、执法人员跟进检查、违法问题跟踪督办”的一体化帮扶模式,全省执法能力和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06期

  • 第2022-09-05期

  • 第2022-09-02期

  • 第2022-09-01期

  • 第2022-08-31期

  • 第2022-08-30期

  • 第2022-08-29期

  • 第2022-08-26期

  • 第2022-08-25期

  • 第2022-08-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