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及时解除了财产保全,帮助我们企业起死回生。”今年6月,在办理一起涉企返还原物纠纷案件时,阳泉市矿区法院办案法官通过3次开庭、4次庭后调解,促使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事后,当事人向法官表达了感谢。
每一个案件的办理都是一次营商环境的优化。
今年以来,阳泉市矿区政法机关切实增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全市开展的政法机关联企服务专项活动为契机,突出机制保障、司法办案、法律服务,持续为优化营商环境发力,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支撑。
机制保障抓力度
“目前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哪些困难?有没有需要帮助解决的法律问题?”前不久,阳泉市矿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檀彦明走访了山西红星驾驶员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并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座谈交流。
阳泉矿区是典型的工矿型城市区,辖区企业众多。为倾听企业心声,体察企业急需,阳泉矿区区委政法委结合辖区实际,印发政法机关服务保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方案和政法机关服务保障联系企业制度,区政法单位班子成员每人至少联系服务1个企业。各单位确定1名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负责专项工作,畅通沟通渠道,及时研究解决工作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围绕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布局,阳泉市矿区法院先后出台了《“营商护航法润华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协作框架协议》《阳泉市矿区人民法院提升执行合同水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等文件制度,着力解决企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为企业打造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三无三可”营商环境。
阳泉市矿区检察院建立企业和项目建设风险隐患排查预警机制,运用执法司法大数据对企业涉法案件每半年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梳理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做好案例警示、风险提示等指导服务,帮助企业防范风险,提升维权能力。
司法办案重精度
今年6月,阳泉市矿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民营企业非法经营案入选全省典型案例。
因本案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该院作出存疑不起诉决定。同时,检察机关打破“就案办案”思维,对办案中发现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给予了法律指导和提醒,积极促进企业合规守法经营。
为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矿区政法机关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依规依程序办理涉企案件。
矿区法院在妥善审理每一起涉企纠纷案件、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利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始终坚持“五统一、五优先”办案原则,把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降到最低。坚持依法调整法律关系与优质高效司法服务相统一,以服务优先;坚持严格公正裁判与耐心细致调解相统一,以调解优先;坚持线下诉讼服务与线上诉讼服务相统一,以线上优先;坚持制裁违法与保护合法相统一,以保护优先;坚持规范司法与便民司法相统一,以便民优先。
矿区检察院提前介入并监督公安机关以合同诈骗、非法集资类罪名立案侦查的涉企案件,对涉及企业和企业家的经济犯罪案件公安机关罪与非罪把握不准的积极提出意见,防止以刑事手段介入经济纠纷,坚决杜绝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
矿区公安分局持续推进“四大行业领域整治活动”,组织开展平安矿区建设“七大会战”,全面整治企业和项目周边治安秩序,加强行业场所治安管控,消除治安问题风险隐患,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矿区司法局组织开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活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抓早抓小,及时就地化解。
法律服务有温度
在矿区,企业有这样一份法律“宝典”——《公司企业法律风险提示手册》,里边干货满满,包括公司企业治理、物权、合同的订立与履行、劳动用工、知识产权等五大方面内容。这是矿区法院为帮助企业规避疫情期间法律风险特意编写的,企业遇到法律难题,可随时翻看查阅。
这样的便企服务虽小,却让企业感受到政法机关“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满满诚意。
工作中,矿区政法机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各类手续办理流程再改造、环节再归并、时限再压缩;推动各部门间系统信息共享、数据整合,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法治服务。矿区法院设立驻企“法官工作站”,定期深入企业上门服务,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法律咨询、诉前纠纷化解、司法确认等服务,将送法服务常态化。矿区公安分局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电话、留言服务,便利投诉救济渠道,借助山西公安“一网通办”平台便利群众办理各项业务,机关和派出所不定期开展座谈会,邀请企业代表参加座谈,并接受代表建议。矿区司法局发挥“红梅调解室”“头雁”引领作用,深入开展“调解七进”活动,有效预防化解涉企矛盾纠纷;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以“送法进企业”为载体,普及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相关法律知识,为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治理、依法经营提供了法律引导,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杨宽